美欧关系急转直下,欧洲开启“反美”模式

本文聚焦欧洲对美国态度的转变,从最初对美国政策和盟友角色的质疑,发展到如今通过抵制美国商品、降低赴美旅游意愿等方式表达不满,深入剖析了美欧关系渐行渐远的现状及背后原因。

近期,随着美国本届政府对欧洲愈发冷落和轻慢,欧洲人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的情绪从最初质疑美国对欧政策、怀疑美国是否仍是可靠盟友,逐渐激化到通过抵制美国商品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近段时间,特斯拉汽车成为了欧洲抵制美国商品的“先锋目标”。3月31日凌晨,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郊的一处特斯拉汽车展厅突发大火,至少17辆电动车被烧毁。消防部门表示,此次火灾不排除人为纵火的可能。此前,在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的特斯拉展厅也曾发生过抗议示威活动。在德国,越来越多的车主出于政治原因选择售出自己的特斯拉汽车。

欧洲舆论普遍认为,特斯拉在欧洲遭遇如此冲击,一方面是因为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力挺欧洲极右翼政党的言行,招致了广泛不满。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张吞并格陵兰岛,并对欧洲挥舞“关税大棒”,这使得美欧关系日趋紧张。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密切,自然也受到了波及。

不仅仅是特斯拉,其他品类的美国商品同样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抵制。截至4月1日,已有近20万人在社交平台“红迪网站”上加入了“从欧盟购买”的群组。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波兰的超市中,当地顾客将美国品牌的薯片倒立放在货架上,以此来表达对美国的不满。

法国舆论研究所3月中旬对法国全国18岁以上民众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面对美国对欧洲的冷落,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表示他们不想再购买美国公司的商品。近三分之一的法国受访者表示正在抵制美国公司的商品,其中麦当劳、可口可乐和特斯拉位于受抵制商品的榜单前列。

德国曼海姆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弗洛里安·施塔尔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错误地认为国际关系可以如此轻易地被打破。如今的商业关系要复杂得多。”他认为,欧洲民众的抵制行为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说明他们正努力表达自身意愿。

除了对美国商品的抵制,欧洲游客对美国的好感度和旅行意愿也因美国近期对欧政策和相关言论而下滑。德国施图迪奥苏斯旅游公司主要面向教育旅游市场,据该公司观察,赴美旅游市场已明显降温。该公司发言人表示:“在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之前,赴美旅游预订仍保持增长,但随后逐步转为下降。目前几乎没有新的赴美预订。”

在特朗普“无论如何”都想得到的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反对美国的声音则更为直接。许多当地居民明确表示,希望“美国离我们远点”。格陵兰岛居民罗兰·赫尔马里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正在反对特朗普。他试图说些类似‘我可以买下你们’这样的话。我们不接受那一套。他现在想得到我们的矿产和石油资源。我们有很多黄金、矿产和石油。我敢打赌他就是冲这个来的。”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分歧以及关税争端,也使得欧洲和美国的关系进一步趋冷。3月14日,数万名意大利民众在首都罗马市中心集会,他们反对美国政府“试图在防务和贸易领域制造欧美分裂”,并呼吁在防务和经济政策方面加强欧盟的战略自主权。

在捷克投资顾问维克托·贝格曼看来,美国的经济政策和保护主义关税措施“极其短视”。这些措施会导致欧美双方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加剧以及社会不满情绪上升,甚至可能进一步引发高失业率和社会动荡。

克罗地亚政治分析家罗伯特·弗兰克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上台后在外交政策方面强调“美国优先”,奉行单边主义;在贸易政策方面挥舞“关税大棒”,奉行贸易保护主义,这与欧洲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和摩擦。特朗普还威胁退出北约,这让欧洲认为美国在保障欧洲安全方面的承诺已不再像以往那样稳固。

种种迹象表明,欧美关系正在渐行渐远。

本文详细阐述了欧洲从“疑美”到“反美”的态度转变,通过列举欧洲抵制美国商品、降低赴美旅游意愿等现象,揭示了美欧关系因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而日趋紧张的现状。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在外交和安全领域的不当举措,引发了欧洲民众和各界的不满,导致美欧关系面临严峻挑战,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1032.html

(0)
MeganMegan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