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注资:化解流动性危局,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业“一揽子政策”推进,注资四大行意义几何?

银行业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政策”展开,重点讲述了国家对四大行注资这一重要举措。分析了四大行面临的流动性危局,强调注资不仅是缓解当下资金压力的应急之策,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布局。同时,借鉴日本“僵尸银行”的教训,指出注资后清理不良资产、提升银行基本面“健康度”的重要性,还提及防范资金空转、加大实体经济投放等监管重点。

在当今金融领域,银行业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政策”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加速推进。这一系列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为银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并且在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上给予了更灵活的设置。银妹妹从业内交流中了解到,这一方案所体现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国家意志”,与两天前财政部向国有大行注资的行动,都是银行业深化改革“一揽子政策”的延续。

3月30日,中国银行(601988.SH)、建设银行(601939.SH)、交通银行(601328.SH)和邮储银行(601658.SH)这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发布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预案公告,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200亿元人民币。这一场注资行动是自2003年国有银行股改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它既是面对当前市场压力的应急之策,更是落实监管总局“924金融新政”的战略举措。

回溯到2024年9月国新办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首次提出了“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国有大型银行资本补充框架。此次四大行的资本补充方案,正是这一顶层设计的首批落地实践行动。业内人士推断,在国有大行之后,地方国有银行也将迎来“增资潮”。4月1日,山西省财政厅就获得了金监总局山西监管局的批复同意,入股山西银行约14.1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18%。

在总局的一揽子政策中,注资无疑是关键的第一步。它为接下来银行清理资产负债表、剥离不良资产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01 流动性危局

尽管四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相较于监管底线较为充足,但一些重要指标却亮起了红灯。净息差持续走低,为流动性风险埋下了隐患。净息差是衡量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净息差越高,银行的流动性越强;反之,则意味着资金流动性出现问题,会影响银行短期内的信贷投放和资产流动。

2024年,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51%、1.40%、1.27%、1.87%,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9个、19个、1个、14个基点。息差下降主要是受到LPR去年三次重大调整的影响,这给四大行的经营带来了较大压力。国有大行普遍比其他银行的息差更低,所以受到的影响更大。

息差走低后,趋于平缓的存款增速制约了大行资金来源的稳定增长。存款流失使得银行不得不转向同业存单等高成本工具来补缺,导致负债成本不断上升,持续侵蚀息差,形成了“向下螺旋”。息差的变化又加剧了另一关键指标存差(即存款和贷款的差额,存差越高则流动性越好)的波动。

业内人士透露,尤其是在手工补息规范后,大行的存差骤降,部分存款流向了中小银行。去年11月,一波非银存款利率“整顿”又精准打击了大行的负债来源,导致去年底至今年初,大行存差大幅回落。2024年全年,六大国有行平均企业定期存款占比降低0.9%,企业活期存款占比降低0.3%。到了今年1月,大行存款同比少增1.4万亿元。业内估算,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大行同业存款合计流出约4.4万亿元,这使得资金面进一步偏紧。

此外,四大行承担的认购政府债券的重任,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需求。仅以国债为例,根据今年财政预算安排,2025年一般国债、特别国债和地方新增债限额合计11.36万亿元,国债发行量将创下历史新高。此次四大行注资后,通过一级市场主力承接、叠加二级市场分销的模式,有助于平滑大规模政府债发行对利率的冲击。不过,受限于宏观及结构性问题,大行负债缺口问题可能长期化,但最“凶险”的阶段已过。

02 “僵尸银行”悲剧不可重演

注资缓解流动性紧张只是关键的第一步。银妹妹与业内人士交流发现,央行和监管层更为关心的是银行基本面的“健康度”。一味、过度地注入资本,甚至可能掩盖潜在的风险。日本“僵尸银行”的前车之鉴,至今仍让监管高层与银行业界上下警钟长鸣。

1997年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崩溃,这是积弊已久的“僵尸银行”问题集中爆发的体现。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市场崩盘后,银行持有了大量不良债务。日本政府通过资本注入、中央银行贷款和允许推迟亏损确认的方式,维持了这些资不抵债、不盈利银行的日常运营。然而,单纯的“输血”,却不能及时剥离不良资产,最终无法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崩盘压力。

银行的资本充足与资产负债表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度资本注入也可能掩盖潜在的风险。因此,本次增资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在提升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加大不良清理力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据公告内容,增资后,四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高0.5、0.9、1.3和1.5个百分点。这为四大行进一步计提和剥离不良资产、并尽快清理资产负债表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增幅相当引人注目。从各大行具体情况来看,个人经营贷占比均较低,尚未对流动性造成太大影响,但仍属于前瞻性指标之一。

四大行注资:化解流动性危局,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业“一揽子政策”推进,注资四大行意义几何?

来自资本市场的担忧或许最为真实——四大银行股票的市净率全部低于0.7。以交通银行为例,自2015年股灾跌破净值至今,其市净率仅为0.57,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本轮资本补充后,据各家机构测算,可至少支撑未来五年较高增长,为四大行未来的信贷投放、AIC股权投资、化解风险等方面提供支持,为银行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长期保障。

03 防“空转”

从央行角度来看,除了保障息差和防范风险外,防范资金空转、加大实体经济投放也是本次央行和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2024年财报显示,六大国有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环比提高1.8个百分点至34.1%。这一增长明显受益于去年“债牛”带来的非息收入增长,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种资金空转。

最近业内传出,3%以下的消费贷被紧急叫停。业内人士判断,这种“不要在利率上过度内卷”的态度,正反映出央行“保息差、防范金融风险”的明确意志,并和今年以来的债市回调相印证。此次四大行5200亿注资计划,不仅是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直接补充,更是对金融体系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的长期战略布局。

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和风险防控,仍将是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注资的基础上,如何持续优化资本结构、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也将成为四大行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围绕银行业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政策”,详细阐述了四大行注资这一重要举措。深入分析了四大行面临的流动性危局,包括净息差走低、存款增速放缓、存差波动等问题,以及注资对缓解资金压力和应对政府债发行的作用。同时,借鉴日本“僵尸银行”的教训,强调注资后清理不良资产、提升银行基本面“健康度”的重要性。还提及防范资金空转、加大实体经济投放等监管重点。此次注资不仅是应急之策,更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布局,有助于提升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709.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