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明家到校长,梅彦昌讲述香港科研教育吸引力 揭秘!香港成科研成果转化“理想之城”的背后缘由

本文围绕香港何以成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理想之城”展开,通过专访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讲述了他的科研经历、选择香港的理由,以及城大对香港特区政府政策的回应等内容,展现了香港在科研教育方面的独特魅力和优势。

在科研与教育的广阔版图中,香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近日,中新社就香港在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独特地位展开深入探究,特别专访了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试图揭开香港成为“理想之城”的神秘面纱。

来自新加坡的梅彦昌,其科研之路就如同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从幼年时期因好奇而拆掉一辆玩具车开始,发明创造的种子便在他心中深深扎根,如同基因一般,伴随并指引着他的一生。他不仅热衷于开拓创新,致力于将高性能生物材料应用到医学器材上,还拥有令人瞩目的127项原创专利。此外,他在推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科研成果落地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展现出卓越的科研与管理能力。

2023年,梅彦昌出任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城大”)校长。在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他详细阐述了自己选择香港的理由,以及城大未来的创新发展蓝图。

从发明家到校长,梅彦昌讲述香港科研教育吸引力 揭秘!香港成科研成果转化“理想之城”的背后缘由

香港城市大学校园。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中新社记者: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要将香港打造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城大会如何回应香港特区政府的政策?

梅彦昌:大学(University)的英文含义包含了“universe”,这意味着大学具有宇宙性、国际性的特质。城大在推动国际化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构建了一张覆盖多地的双向学术交流网络。一方面,城大积极鼓励学生前往瑞士、印度尼西亚(印尼)等地交流学习,让学生们能够走出国门,拓宽视野,汲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养分;另一方面,城大也凭借自身的魅力吸引着哈萨克斯坦、印尼等国的外国学生来香港读书。

香港拥有独特的两文三语环境,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和交流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香港的学术声誉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着众多国际学生的目光。此外,香港较高的城市安全指数也让学生和家长们感到安心。值得一提的是,梅彦昌校长分享了自己来香港后的有趣发现。他表示,来香港前,自己只对九龙、港岛等有大致的地理概念,而来香港后才惊喜地发现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如今,周末登山已成为他探索这座城市的新方式,他相信这也是吸引国际学生来香港读书的原因之一。

中新社记者:除了拥有丰富的大学管理经验,您也是一位成功的发明家,对发明的热忱是从何时燃起?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高性能生物这个专业?

梅彦昌:探索欲就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他的学术轨迹。幼年时期,他对机械构造的拆解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拿到新玩具,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拆开,看看它们是如何运作的。这种探索精神在他进入大学工作后,转化为对高等教育体系运作机制的深度思考,他总是想要弄明白大学是如何运转的。可以说,这种探索欲的基因贯穿了他的一生。

至于专业的选择,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澳大利亚求学期间,他偶然旁听了一节讲述飞机机翼材料的课程。而他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去澳大利亚读书,这段经历让他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这份好奇心,促使他做出了从化学工程转向生物材料研究的决定。

梅彦昌校长还将自己的科研经历与对城大学生的期许相结合。他总是鼓励学生们不要局限在应试思维中,而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他认为,只有保持好奇心,学生们才会不断学到新知识。他觉得最理想的学生不是那些只会读书、会考试的人,而是会思考“为什么”的人。这样的学生也许在班级里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坚信,这样的学生未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本文通过对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的专访,深入探讨了香港成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理想之城”的原因。从城大积极推动国际化交流,到香港独特的环境优势,再到梅彦昌校长自身的科研经历和对学生的期许,全方位展现了香港在科研教育方面的吸引力和潜力。香港凭借其多元的文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望在国际科研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39.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