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4月2日金山区朱泾镇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通过红色故事宣讲、生态追思实践等多元形式,传承传统文化,让革命精神与时代共鸣。
在4月2日这个充满缅怀与传承意义的日子里,金山区朱泾镇以“赓续薪火祭清明 文明新风润乡土”为主题,于金山公园烈士陵园和红菱苑小区广场同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涵盖了红色故事宣讲、生态追思实践、文明新风倡导等丰富多元的形式,既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革命精神与时代脉搏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青春之声讲述红色记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豪迈的诗句,在红菱苑小区广场的活动现场,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年近70岁的李一谔烈士亲属高峰,声音略带哽咽地讲述着伯父的壮烈故事。“那年的3月10日,在松江西河庒刑场,李一谔神态自若、视死如归,将自己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31岁,却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在了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壤里。”他的讲述,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台下,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学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他们手中的《红色故事集》,是朱泾镇首本系统梳理本土红色记忆的故事汇编。书中,“棺材里的秘密”“上海工运秀苗黄珊臣”“严长荣勇擒马匪”等一个个金山革命故事,每一页都记录着先烈们的热血与信仰。接下来,来自全镇6所中小学的60名学生,将以“紫金新芽说”宣讲团成员的身份走进校园,用同龄人特有的语言,将这些历史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10岁的宣讲团成员成子墨指着册子中《特殊身份的毛局长》故事里的一段话,认真地说:“英雄也有无法兼顾小家的遗憾,但信仰让他们选择无畏地奔赴大义。”毛福轩在遗书中写道:“余为革命奋斗而牺牲,对于己身毫无挂虑。对于家庭,上不能侍父母,下不蓄妻儿,此乃终身遗憾。”同学鲁天乐也补充道:“书里的每个故事都像一盏灯,我们要把它们点亮在更多人的心里。”
一株幼苗承载千言万语
在红菱苑广场东侧的“思念之树”种植区,春风轻柔地抚摸着新翻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气。12岁的陈欣诺小心翼翼地将一张橙色手绘卡片系在枝头,卡片上用彩铅笔画着一颗爱心和几枚青团,字迹工整地写着:“致先烈:山河无恙,如您所愿!”活动现场,20余株海棠与松柏树苗错落有致地扎根在土地里,五颜六色的卡片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老太婆,我种下了你喜欢的海棠”“外公,我学会跳绳啦”……每一张卡片都仿佛是生者与逝者之间跨越时空的私语,将无尽的思念凝结成了具象的绿意。
一旁的长桌上,社区志愿者正带领居民们揉捏着艾草面团,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阵阵清香。社区学校讲解员李吟薇捧起一枚青团,向围观的孩子们讲述着习俗的演变:“寒食禁火是为敬畏自然,如今我们用植树寄情、鲜花追思,既是传统的延续,也是文明的进步。”
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下午3时,金山公园烈士陵园内松柏肃立,庄严肃穆。党员代表、青少年代表手持菊花,轻轻拭去墓碑上的尘土,将鲜花摆成跃动的火苗形状。花瓣层叠舒展,在春风中摇曳生辉,仿佛是永不熄灭的“火种”。
崭新的烈士长廊前,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1954年,薛文淑作为中共一大会址的关键见证者,协助复原会场景貌。照片下方引述着她的历史发言:“代表们围坐在这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历史的重量,藏在这一个个故事里。”一名前来追思先烈的朱泾青年凝视着展板,感慨地说道。他的同伴举起手机扫描二维码,一段音频随即播放:“1948年早春,有一支队伍行进在山区小路上……”声音与陵园里的鸟鸣交织在一起,仿佛带着人们穿梭了百年时空。
活动接近尾声,党员代表们齐声朗诵原创诗歌《清明,在春光里行走》:“珍惜当下,不负这岁岁年年,我们在清明的路上行走,缅怀过去,也憧憬未来,让温暖与希望,在血脉中长流在每一个春天,续写生命的意义……”深情的表白在空气中回荡,完成了一场无声却震撼人心的传承仪式。
朱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既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也是‘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红色故事集》是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精心梳理编纂而成,再加上‘紫金新芽说’青少年宣讲团的成立,正是‘老故事 新表达’的创新实践。未来朱泾将继续通过‘历史 实践’的融合模式,让革命精神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
本文围绕金山区朱泾镇“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展开,通过青春之声讲述红色记忆、幼苗承载思念以及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等形式,展现了活动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革命精神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不仅创新了红色文化的表达形式,还为革命精神的代际传承搭建了平台,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