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出台的“对等关税”政策,详细介绍了该政策的相关情况,包括生效时间、大致内容,分析了其所谓“对等”背后并无平等可言,还阐述了美国传统盟友的紧张反应以及各方的反制措施,最后指出该政策对美国自身也并非“解放日”。
▲资料图: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活动。图/新华社
在全球贸易的舞台上,一场新的风云变幻即将上演,世界即将迎来又一个“关键时刻”。
据中新社援引法新社的消息,白宫新闻秘书卡洛琳·莱维特在当地时间4月1日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在宣布之后将会“立即生效”。
莱维特强调道:“4月2日显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目前,特朗普正与他的贸易和关税团队紧锣密鼓地完善关税计划,力求制定出一项对于美国人民和美国工人而言堪称完美的方案。大约24小时之后,大家就能够看到最终的结果。”
在此之前,特朗普已经多次将4月2日描述为“解放日”。按照他的设想,从这一天开始,美国将正式征收“对等关税”,也就是匹配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所征收的关税。特朗普认为,此举不仅能够保护美国工业免受“不公平”的外国竞争,还能为联邦政府筹集资金。他还宣称,这项政策是一项“大政策”,并且将会“从所有国家开始”实施。
另有媒体报道称,特朗普团队正在考虑一项大胆的计划,即对几乎所有国家的产品征收大约20%的关税,而不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国家或产品。这一举措无疑将使包括“最惠国待遇”在内的全球贸易规则,以及美加墨新北美自贸协定等区域贸易规则,面临来自特朗普政府的空前挑战。世界各国不得不严阵以待,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动荡。
毫无疑问,对于全球贸易而言,特朗普政府即将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就如同投入了一枚巨大的“核弹”,势必会引发轩然大波。然而,一个关键的问题摆在眼前:美国真的能够通过这一政策获得“解放”吗?
“对等关税”无平等
截至目前,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细节仍然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下。不过,大致的原则是,你对我征收多少进口关税,我就对你征收多少进口关税,所有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都无一例外。
实际上,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加权平均关税水平差异并不是很大。根据世贸组织2023年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的加权平均关税水平为2.2%,而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为3.4%,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为3.9%,欧盟为2.7%,中国为3%,日本为1.9%。其中,与美国加权平均关税水平差别最大的是印度,达到了12%。
如果仅仅按照“你征我多少,我就征你多少”的简单逻辑来实施“对等关税”,显然无法实现特朗普政府“不让其他国家和地区占美国便宜”的目标,美国也难以借此获得“解放”。
因此,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很可能会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对美贸易差额、贸易伙伴的增值税水平、汇率政策以及劳工政策等。
如此一来,美国便拥有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以欧盟为例,如果加上增值税率,与美国的税率差就高达22%,远远超过了进口关税水平的差距。此外,贸易逆差、所谓的操纵汇率等问题,都可能成为美国随意挥舞关税和制裁大棒的借口。
基于已知的信息,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上下限空间。下限方面,可能会对几乎所有国家加征20%的关税;上限则是在加征20%关税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对美贸易顺差较大、与美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对美贸易差额、增值税、汇率政策、劳工政策等因素再加征一波关税。而上下限之间的弹性空间,或许就是特朗普政府与贸易伙伴进行谈判的筹码。
当然,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做法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过去通常是针对特定国家和行业征税,而现在是对几乎所有国家加征“对等关税”,那么“国家关税”与“行业关税”该如何区分?重复征税的部分是否需要扣减?现代供应链中的许多产品需要多国合作生产,该如何进行准确计算?此外,特朗普政府只提及货物贸易,却忽略了美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仍然占据一定优势,这种做法显然有失公平。
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对等关税”在技术层面很难实现精准操作,更谈不上公平性。但这种混沌不清的状态,或许正是特朗普政府所期望维持的。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表示,欧盟有强有力的反制计划,必要时将反击美国关税政策。图/新华社
越是美国传统盟友越紧张
自2月13日特朗普政府放出要实施“对等关税”的风声以来,各方就已经开始纷纷采取对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们表现得尤为紧张。
目前,欧盟与美国正处于一场局部关税战之中。2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后,欧盟委员会迅速做出反应,宣布将分两阶段对相应的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当特朗普政府要加征“对等关税”的消息曝光后,欧盟立即发表声明,指责特朗普政府此举“是朝着错误方向迈出的一步”,并表示将坚决予以回应。
不过,欧盟也有放软姿态的时候。例如,面对美国的“汽车税”威胁,欧盟提出了降低对美关税、增加液化天然气采购等条件,试图以此换取豁免。
加拿大的境遇与欧盟相似。3月4日,美国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25%关税后,加拿大也毫不示弱,宣布对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
在东亚地区,特朗普此前已经明确表示,希望将对日贸易逆差从当前的1000亿美元降至零。日本汽车很可能首当其冲,成为“对等关税”的牺牲品。目前,美国对从日本进口的乘用车征收的基本关税为2.5%,一旦日本汽车被纳入加征关税的范围,这一比例将大幅提升至25%。
而韩国也面临着类似的压力,特朗普点名韩国加征关税的水平是美国的4倍,因此韩国担心自己会成为美国“对等关税”重点关注的对象。
面对这一情况,日本表示将“综合考虑”应对“对等关税”的措施,韩国则出台了“危机应对方案”,以保护本国钢铁产业。同时,韩国还推出了“2024年跨部门出口扩大战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
值得关注的还有印度。印度是与美国进口关税水平差异最大的国家。为了安抚美国,印度已经提议从4月1日起取消对美国科技巨头谷歌、Meta、亚马逊等公司的在线广告服务征收6%的均衡税。然而,特朗普此前明确表示,印度不会被排除在“对等关税”措施之外。有趣的是,近期印度对华表态变得相对友善了。
各方有“反制牌”可打
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对等关税”政策来主导全球贸易规则和商品定价权,但其他国家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4月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拥有“强有力的计划”来抵制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美国在服务出口贸易领域占据的优势,很可能会成为欧盟的打击目标。3月20日,欧盟反垄断机构宣布对谷歌和苹果展开反垄断调查,这无疑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特朗普则威胁要对欧盟酒类加征200%的关税。然而,谷歌在欧盟搜索市场的份额超过90%,苹果手机在欧盟市场的份额约为25%。如果双方真的爆发贸易冲突,美国企业很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加拿大总理在4月1日表示,加方坚决拒绝一切试图削弱加拿大的企图。如果美国对加拿大额外加征关税,加拿大将毫不犹豫地进行报复。
墨西哥总统表示,将密切观察美国政府4月2日出台的具体措施。她还透露,其团队每周会面两到三次,以便整合不同的应对策略。
除了采取报复性关税进行反制外,各国加强非美合作也是一张重要的“王牌”。在3月30日的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上,三国达成共识,同意通过加强合作以及维护多边贸易机制,来对冲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日韩两国近年来难得地明确提出要加强非美合作。
实际上,在特朗普政府准备大力推进的货物贸易领域,美国制造早已不再是不可替代的。2024年美国货物贸易增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是远远低于“全球南方”国家。因此,全球各国发展非美贸易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目前,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嗜好”给全球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多数研究机构已经调低了美国的经济增长率。
据新华社报道,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后,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反制措施,美国今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如果其他国家采取反制措施,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
这仅仅是在经济领域可以预见的短期效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国家信誉度以及对其传统盟友的黏合力也将受到严重的削弱。
因此,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这个重要的关口,对于全球市场和关税水平较高的欠发达经济体来说,固然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对于美国自身而言,绝对不会是什么“解放日”。
本文围绕特朗普即将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展开,阐述了该政策的内容、特点以及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指出“对等关税”缺乏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美国传统盟友对此高度紧张并积极应对,同时各国也有相应的反制措施。最终得出结论,该政策不仅会冲击全球贸易,对美国自身经济和国际形象也将造成负面影响,4月2日并非美国的“解放日”。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