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社会不平等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

本文聚焦社会不平等与家长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不同社会平等程度下教育的作用,分析中国社会不平等程度加重趋势与家长教育投入变化的同频共振现象,探讨不平等感知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涵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性别的差异。

揭秘!社会不平等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投入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未来发展与成就。长久以来,人们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关注,大多局限于家庭内部。然而,近期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家长的教育投入与他们对宏观社会不平等的感知紧密相连。

揭秘!社会不平等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

那么,经济不平等究竟会怎样影响家长的教育投入呢?我们不妨设想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场景。一个社会中,人人平等,大家的收入和财富几乎没有差距;而另一个社会则存在高度的不平等,人们想要获得收入和财富,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

在这两种社会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大相径庭。在平等的社会里,由于收入和财富基本均等,教育对收入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在不平等的社会中,财富的获取依赖个人的努力和能力,而“教育”恰恰是衡量个人能力的关键指标。通常情况下,在不平等的社会里,教育的回报率更高。具体表现为,教育程度高的人,往往职业地位更优越、收入更丰厚、掌握的社会经济资源也更为丰富。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就能赢在起跑线上,他们会深度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在时间、金钱和精力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大量投入。这种养育模式,我们称之为“密集型育儿”(intensive parenting,Faircloth,2023)。

揭秘!社会不平等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投入的变化趋势

研究表明,中国父母教育投入的变化趋势(Liu et al.,2022)与中国社会不平等程度加重的趋势(Xie and Zhou,2014)呈现出同频共振的状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迅速攀升,在2008年和2009年达到了0.49的峰值,此后一直在0.46 – 0.48之间波动,这一不平等程度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发达国家(Xie and Jin,2015)。

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国人也明显察觉到了外部环境中经济不平等的加剧。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数据显示,在受访者认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中,经济不平等问题始终位居榜首(见图1)。

揭秘!社会不平等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

图1:中国最严重的五类社会问题,CFPS 2012 – 2020

注:上图基于CFPS中的下列问题绘制而成:“你如何评价下列问题在我国的严重程度”,选项从0(不严重)到10(非常严重)。

巧合的是,在这一时期,“密集型育儿”在中国父母中开始盛行。随着民办课外辅导市场的发展,母亲们承担起了更多教育子女的责任。她们为孩子量身定制课后学习计划,四处寻找优质的教育资源,只为避免孩子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体系中失利(杨可,2018)。出于对孩子学业落后的担忧,如今的中国家长不断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自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子女购买校外教育服务,相关的金钱支出也在持续增加,这种教育投入的“内卷”甚至延伸到了学前幼儿阶段(见下图2,Liu et al. 2022)。

中国近年来经济不平等和“密集型育儿”的同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揭秘!社会不平等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

图2 – 1 中国父母校外教育参与情况(%)

揭秘!社会不平等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

图2 – 2 中国父母校外教育金钱支出(元/年)

不平等感知对教育投入的影响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 – 2020的数据,研究者发现,中国家长(包括母亲和父亲)对社会不平等程度的感知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密切相关。具体而言,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较高、居住在城市地区且拥有城市户口的父母,对当前社会的不平等程度更为悲观,更倾向于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较大。

进一步分析可知,家长对经济不平等的感知会促使他们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包括金钱和非金钱方面的投入。金钱投入体现为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总支出,涵盖校内外的学杂费等;非金钱投入则包括父母对子女接受最高教育水平的期望(教育期望)、对孩子考试成绩的期望,以及对子女在家庭作业和娱乐活动等方面的管教严格程度。

统计分析显示,父母对经济不平等的感知越强,在子女身上的花费就越多。同时,感知到经济不平等程度较高的父母,往往对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抱有更高的期望,教育期望和成绩期望都显著提高,并且会加强对子女的管控。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父亲,不平等感知对母亲群体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与中国家庭的性别分工以及母亲作为孩子教育主要责任人的角色密切相关(Wu and Wang,2017;Zhang and Pan,2022)。

此外,不平等感知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地位的父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从图3可以看出,在受过高等教育或居住在城市地区的母亲中,不平等感知的增加对子女校外教育金钱投入的影响更为明显(斜率更高)。而在非金钱投入方面,这种教育或城乡差异并不存在。无论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非金钱投入都会随着不平等感知的增加而同步增长。

揭秘!社会不平等对家长教育投入的影响

图3:母亲对不平等的感知和家庭对子女的校外教育支出,分教育和城乡

结语

综合来看,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长相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长对当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更为悲观。而且,与收入不平等感知较低的父母相比,收入不平等意识较强的父母会在子女教育上投入更多的金钱,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教育成就有更高的期望,对子女的管教也更为严格。

在中国家庭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育儿责任,因此母亲对收入差距扩大的认知与对子女教育的密集投资更为紧密相关,这与中国家庭中常见的“虎妈”形象高度契合。

此外,不平等感知对父母教育投入的影响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在金钱投资方面,高经济地位的家长在感知到社会不平等后,会显著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而在非金钱投资方面,无论社会经济背景如何,随着不平等感知的增强,中国父母都会以相似的方式增加对子女的投资。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低阶层父母即便无力增加对子女的金钱投入,但随着不平等感知的增强,他们对子女的严格管教和教育期望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尽力帮助子女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本文围绕社会不平等与家长教育投入展开研究,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程度加重与家长教育投入增加的同频共振现象,分析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性别的家长在不平等感知下教育投入的差异,表明社会不平等感知对家长教育投入有着重要影响,不同阶层家长虽投入方式有别,但都尽力为子女教育付出。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080.html

(0)
MeganMegan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