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我国铝产业展开,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阐述了我国铝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实施方案的目标和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等内容。
铝,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其相关产业在有色金属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铝产业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有色金属产业。近日,一则重磅消息传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这一方案的出台,无疑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关心我国铝产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这些社会关切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负责人进行了一一回应。
铝可不单单是一种普通的金属,它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我国的铝产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相关数据显示,在2024年,我国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和再生铝产量均保持世界第一。这一傲人的成绩,有力地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
就拿广西来说,当地拥有丰富的铝等矿产资源,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得益于这些优势,2024年广西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76.5万辆,对全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贡献率为8.9%。而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以铝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了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全国,会发现铝产业在向新而行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就。比如建成了全球最大单条氧化铝生产线,电解铝使用清洁能源比例也提升至25%,产业不断提质增效。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铝资源供给不足、节能降碳压力增大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实施方案,其目的在于加强全产业链的统筹谋划。我国铝产业具有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等优势,通过该方案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从而推动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27年,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明显提升。在原料保障方面,力争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3%至5%;产业布局方面,铝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提升,电解铝行业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30%以上;技术创新方面,要突破一批低碳冶炼、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和高端新材料。展望2035年,我国要引领全球铝工业发展,全面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那么,如何推动铝工业高质量发展呢?解难题、除障碍、增效益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该负责人介绍,针对我国铝产业面临的资源禀赋不佳、部分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创新发展机制尚不完善等难题,根据实施方案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强化资源保障基础。要加快推动国内铝土矿资源增储上产,争取新增一批可供开发的铝土矿资源;鼓励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加强伴生资源的评价和回收利用;大力推动再生铝资源的回收利用。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稳慎建设氧化铝项目,不再新建或扩建以一水硬铝石为原料的氧化铝生产线;优化电解铝产能布局;推动铝加工产业集聚化发展,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企业。
——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强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一批产业工人、技术骨干、创新团队;提升产品高端化供给水平。
——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重点研制减污降碳、节能环保、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先进铝合金等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强化质量技术基础,深入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
——加快绿色化发展。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创建一批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的标杆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企业参与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储能系统的开发建设。
——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铝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推进数字化技术在铝矿山、冶炼、加工等全产业链的深度应用等。
该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将扎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财政、金融、投资、进出口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提升铝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能力;鼓励地方出台促进铝产品消费、扩大铝产品应用的长期性、市场化政策等。
我国铝产业的发展现状,肯定了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以及对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但也指出了存在的资源供给不足和节能降碳压力大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7年及2035年的发展目标,并从多方面提出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未来将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协同各方力量促进铝产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