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低能量状态展开,先阐述了低能量状态的表现,接着分析了导致低能量状态的原因,包括多巴胺上瘾、高强度工作和生活压力等,最后给出了摆脱低能量状态的方法,鼓励大家积极应对。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呢?
总是感觉身心俱疲,无论怎样补觉、休息,都无法缓解这份疲惫。每天清晨醒来,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束缚在床上,即便清楚自己快要迟到了,可就是难以起身。
上班的时候,需要大口大口地呼吸,才能勉强支撑着继续工作。下班后,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只想毫无形象地瘫在沙发上。
到了周末,哪里都不想去,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不爱说话,也不想参与社交活动。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心里总是想着“能撑一天是一天”。
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多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情绪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动不动就想对爱人和孩子发脾气。有时候还会过度敏感,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
“明明生活中没发生什么大事,但我就是筋疲力尽。”
如果你也出现了以上这些症状,那可得注意了:或许,你正在陷入低能量状态。
以上这些坏习惯,单独来看,似乎都不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然而,当这些坏习惯长年累月地累积起来,就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我们的身体。在这些坏习惯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相似的陷阱:多巴胺上瘾。
每当我们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但这种快乐是非常短暂的。
如果下一次还想要获得同等程度的快乐,就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比如,从一周抽一包烟发展到一天抽一包,从一周喝一杯咖啡变成每天一杯,从只刷一小时手机到熬夜通宵……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且很难停下来。
然而,快乐是短暂的,但伤害却是永久的。
久坐不动的身体,换来了腰痛和腿部血栓;喝下去的咖啡,毁掉了我们的睡眠;吃进去的大鱼大肉,引发了糖尿病和三高;刷过的短视频,吞噬了我们的深度思考和专注力。
正如刘墉曾说:“再玩一球、再赌一局、再睡一分钟,听起来都是小事。但那里面自我妥协的细菌,却可能侵蚀你的骨髓,使你一辈子都站不直。”
当小小的欲望逐步累积成了身体的惯性,再想调整,就难上加难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中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长接近49小时。也就是说,即便我们一周工作7天,每天也要上班7小时。
不仅如此,像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的打工人,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长普遍在10小时以上,而且很多人每个月只休1天,甚至全年无休。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自然会让人筋疲力尽。
可中年人不止是员工,也是子女、爸妈、丈夫、妻子。
除了要努力赚钱,我们还要收拾家务、照顾孩子、赡养父母。就拿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妈妈来说,她可能早上6点半就要起床准备早餐,照顾孩子洗漱、吃饭。
等送完孩子上学,又要匆忙赶去公司上班,并在之后的8小时里,处理各种琐碎、麻烦、高压的工作。
等下了班回到家,第一时间就要开始收拾家务,辅导孩子功课。直到把孩子哄上床睡觉,自己也洗漱完毕,时间已经接近深夜。
一天下来,压根没有任何喘息的空间,而且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更别提生活中还会时不时地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孩子在学校出事了,父母突然生病了,亲戚需要帮助了……这些都进一步消耗着我们本就不多的时间和精力。
精力在被无限透支,却无处回血。
自然,我们会报复性地渴望“刷会儿手机、喝杯饮料、抽根烟”。毕竟,还有什么放松方式,比碎片化娱乐成本更低、见效更快呢?
只是到头来,这些也不过是进一步的透支罢了。
所以如今,“赚不到钱、没有时间、过度疲劳”如同三座大山,死死困住了中年人,让我们把生活过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想卷卷不动,想停没法停,想逃逃不掉,无休止的损耗。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朋友或亲人。人到中年,都会渐渐淡出朋友圈。倒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真的分身乏术。
即便有心见面,也可能因为“工作孩子老公”等正事,而凑不到双方都合适的时间。三番五次碰不上后,大家都会默契地不再提起相聚,以免彼此叨扰。
而对于亲人,少有年迈的父母能有足够的财力和心力去支持儿女的生活。更多时候,我们的糟心事只是连累他们瞎担心,一不小心,还容易愁坏身体。倒不如报喜不报忧,压力全都自己扛吧。
你们看,“和伴侣无话可说,和朋友见不到面,和亲人有话难说”,便是很多中年人的关系现状。
明明生活压力大,却缺乏外界的支持,无处补给能量。
时间久了,自然情绪低落,日子越过越死气沉沉的。正如荣格曾说的:“孤独不是来自身边无人,而是来自无法与他人交流重要的事情。”
3、不要长时间躺着,多去大自然里走走
躺在床上的时间越久,情绪就会越抑郁。补充能量最好的办法是睡眠,如果睡不着,不如起来出门走走。切记,太阳是抑郁的天敌。
走出门感受阳光晒在身上的暖意,微风吹过身体的温柔,观察天空中云朵的移动,呼吸树木散发的清新空气。专注地感受这一刻,便能慢慢回血。
4、专注去做一件有点困难的小事
能量越低时,越要少刷手机,不论是朋友圈还是社交媒体。屏蔽别人的生活,才能把能量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然后去做些需要专注的事情,至少保持20分钟,例如看书、写作、画画、跑步、做饭、收纳衣柜。
能量低时,我们需要休息,但也不能完全躺平。
5、拥有过渡性空间
我们都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可以卸下各种身份的责任与压力,喘一口气。因此,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过渡性空间”。
例如工作压力太大时,去洗手间安静一会儿;下班后,在车里独处10分钟;偶尔休假半天,去图书馆看看书;在周末独自去看场演唱会或电影。
6、寻找阶段性的搭子
中年人需要的陪伴,比起老朋友,更适合搭子:
没人过问生活中的烦心事,不涉及隐私,只是一起玩,搭个伴。彼此谁都不负担。
所以啊,不妨加入小区的羽毛球群,组团去打场羽毛球;又或者在陪娃参加游学活动时,和其他娃的父母搭个伴。可以闲聊,也可以保持安静,互相有个照应。
在文章的最后,想和大家说:“从低能量的状态中走出来,最重要的是每天前进一点点。好状态不是等来的,而是一点点做小事后积累而来的。”
点个赞,祝福我们都能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情。你现在有过度疲惫的感觉吗?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欢迎来评论区,大家一起聊聊。
本文先列举了低能量状态的种种表现,指出人们可能陷入低能量状态。接着分析了导致低能量状态的原因,包括多巴胺上瘾、高强度工作和生活压力等。最后提供了摆脱低能量状态的方法,如走进大自然、专注做小事、拥有过渡性空间和寻找搭子等。强调走出低能量状态需每天前进一点点,通过做小事积累好状态。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