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来了,智能体时代安全与机遇并存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仿真小女孩“通通”吸引了众人目光。“通通”是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代表着AI智能体。文章还提及具身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AI智能体已有不少应用场景,同时探讨了“通通”等智能体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业内对智能体元年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当房间杂乱不堪时会主动承担起做家务的任务;一旦肚子饿得咕咕叫,就会在屋子里四处寻觅食物;感觉百无聊赖之际,还会顺手打开电视机寻找乐趣。而这样生动的场景并非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身上,日前,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的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电子大屏中一个表情灵动、反应敏捷的仿真小女孩,如同一个真实生活中的小机灵鬼,瞬间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

这个备受瞩目的仿真小女孩名叫“通通”,她是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精心研发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通通”的出现,也指向了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炙手可热的词汇——AI智能体。

“通通”来了,智能体时代安全与机遇并存

“通通”(右一)在仿真环境中和其他智能体互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供图)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郑重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举措标志着具身智能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目前,AI智能体已经在众多场景中崭露头角,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客服领域,智能客服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问题,提供高效的服务;在内容创作方面,AI可以生成文章、诗歌等;手机助手则能帮助用户更便捷地操作手机。

朱松纯表示,研究院正在积极探索将“通通”的技术优势与具身智能紧密结合。这一设想就相当于为人形机器人安装上一个智慧的“大脑”,让机器人在具备基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学习行业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如此一来,智能体和机器人有望走进每一个普通家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前,要超越“鹦鹉学舌”式的简单智能,打破“缸中之脑”的困境,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通通”具备了自主的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和社会协作等一系列复杂能力,并且这些能力符合人类的情感与道德观念,那么是否会带来安全、伦理、隐私等方面的风险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指出,智能体具备自我规划、学习和实现目标的能力,这无疑是一项非常出色的技术。但令人担忧的是,其发展路径往往难以控制,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认为,未来超级智能体有可能会出现。它有可能是一个具有生命特征、可以自我演化的人工智能,这也将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业内人士普遍持有一种观点,2025年或将成为智能体元年。作为记者,我们满怀期待,希望在仿真环境里不断成长的“通通”,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寄予它的期望与情感,最终与人类一同拥抱人机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本文介绍了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吸引众人目光的“通通”,它是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代表AI智能体。阐述了具身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AI智能体已有应用。同时探讨了智能体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安全、伦理等问题。业内认为2025年或为智能体元年,表达了对“通通”助力实现人机和谐共生未来的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199.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