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改革落地上海,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 上海五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开启教育新征程

本文聚焦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介绍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五所试点高校的改革方案及亮点,包括与企业共建实验室、调整专业布局、创新教师培养与评价体系等内容,展现了此次改革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积极探索。

在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智元机器人携手共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应用联合实验室”内,一派忙碌而充满活力的景象。一群大学生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机器人,他们的目标是让机器人精准地完成将水瓶放置到指定区域的任务。而在实验室的一旁,有一块白板,上面清晰地写着老师给实验室设定的挑战:“让机器人行走,跑起来!”这看似简单的目标,背后却是该校积极落实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生动体现。

就在昨天(29 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在临港新片区盛大举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这 5 所试点高校齐聚一堂,共同发布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同时,它们还与企业达成重要合作,签约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应用型高校改革落地上海,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 上海五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开启教育新征程

此次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成功召开,标志着上海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

这五所高校的改革亮点各具特色,但都紧紧围绕着“人”和“企”展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推出“微专业 + 微课程”,由行业龙头或专精特新企业主导,学院积极协同开设。这些课程重点聚焦产业转型迫切需要的新兴技术,既能快速响应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又能精准对接企业现实岗位需求以及未来技术发展需求,为企业培养“量身定制”的人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则对学科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原有的 9 个学科性工科学院实质性重组整合为 5 个技术学部。今后,学生将按照企业岗位所需进行定向分班。学生入校后先进行一年的基础学习,然后再进行专业分流,实现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保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高度契合。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实施校内学习和企业带薪实习分班交替进阶式培养模式,致力于实现岗位需求与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与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与应用场景、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四对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改什么?重塑人才培养体系

从上海电机学院首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的决心和方向。在这个委员会中,6 位成员来自企业,3 位来自高校,产业人数占比超过 60%。一支“双师型”的队伍正逐渐成为五所高校试点改革中的“标配”,他们将企业的实践经验和高校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应用型高校改革落地上海,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 上海五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开启教育新征程

试点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更好地适应前沿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试点高校正在加速推进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它们与行业产业携手共同制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推动培养体系从传统的“学科逻辑”向“产业逻辑”转变,培养方式从“标准化培养”向“定制化培养”转变,大大缩短了人才供给的响应周期。

上海电机学院副院长王宏志介绍说:“学校正在进行‘产业—学科—学位点—专业’的一体化布局。到 2027 年,专业总数将达到 49 个,其中理工科专业 36 个;理工科专业占比将由 66%提升至 72%,招生规模占比由 69%提升至 74%。学校采用了‘宽口径培养、按需编班’的培养方式和‘大一结束选专业,大二结束选产业,大三结束选企业,大四结束选职业’的培养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怎么改?评价体系要跟上

在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看来,强化“内功”是应用型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必要保障,而这里的“内功”关键在于高校教师。

“当前,我们的教师主要来自研究型高校,自身接受的教育也是偏理论的,以科研为导向。现在,我们要把老师送进企业‘修炼’,同时广开教师队伍建设通道。近三年里,我们有 30%的老师是直接从企业引进的,他们有着长期的实践经验,注重研发,又崇尚高效的工作环境。”龚思怡向记者介绍道。校方还在创新人才的多元评价制度,创新设立了产业型教师的职称系列。这些老师不用专注于写论文、申请课题,只要能直接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取得成果后也能评上副教授和正教授,充分调动了教师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前不久,在上海电机学院举办的 2025 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上,来自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领域里的 100 余家优质企业纷纷找到了心仪的“未来员工”。不少企业表示,面对未来 AI 和机器人工业化的挑战,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有一定实习经验,还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毕业生,已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应用型高校改革落地上海,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 上海五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开启教育新征程

在联合实验室里,学生正在调试机器人,让其完成相应任务

龚思怡还补充说:“过去,工程师强调有动手能力就可以了,但现在工程师也需要创新思维和沟通能力;另外,中国智造业已经全面融入了全球,现在培养的工程师也要强调语言能力,好让他们走上国际舞台。”

本文围绕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展开,介绍了五所试点高校的改革方案与亮点,包括与企业共建实验室、优化专业布局、转变培养方式、创新教师评价体系等。这些改革举措旨在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为上海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953.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