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训练成本高昂、周期漫长且淘汰率高的情况,同时介绍了训导师关骊自费驯养导盲犬的经历,以及她为提高社会对导盲犬的接纳度所做出的努力,展现了她为帮助视障者独立出行、改善其生活状况的无私奉献精神。
惊人花费:训练一只导盲犬近20万
想要训练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训练周期十分漫长,一般来说需要两年之久。而且,训练费用更是高得令人咋舌,平均每只导盲犬的训练要花费近20万元。训导师关骊向记者形象地比喻道:“导盲犬的训练周期就跟小孩上学一样。小孩上一年级先学加减法,然后再学乘除法;接着上小学、中学,最后上大学。而把一只狗训练成导盲犬,那可是训练中的最高水平,就好比读书读到博士。”
这近20万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多个项目上。首先是幼犬购买,适合训练为导盲犬的品种通常是拉布拉多和金毛,这些品种的狗本身身价就不低。其次是喂养和防疫的费用,要保证狗狗健康成长。另外,训练时的场地租金、人员工资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让人头疼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导盲犬的淘汰率高达70%。有的导盲犬训练了一年多,就因为测试不合格,只能被淘汰,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驯养成本。关骊介绍说:“成为导盲犬的犬只必须具备安静、稳定、不易狂躁的性格,太兴奋、太敏感、太胆小、太精明都会被淘汰。”
在训练导盲犬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不少有趣的事情。关骊分享了在“福娃”训练“坐”的过程中的一件趣事。“有一天,训练时间太长了,晚上训练的时候,福娃靠着墙睡着了都还保持着坐姿,令我特别感动。”还有不久前刚退役的导盲犬“小七”,在它的职业生涯结束以前,指导员从来不让它玩水、玩球,因为担心它玩习惯后会在工作时直接跳进水里或绊倒盲人。
这些训练要求,在外行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十分严苛,但其实并非如此。关骊表示,所有的导盲犬都是在欢乐的游戏中完成训练和工作的。指导员会在每一次完成训练后及时夸奖导盲犬,给予它们正向反馈。而且,导盲犬的一生会经历多个主人,为了避免它在换主人后出现“分离焦虑症”,在从小训练过程中就会通过经常换指导员的方法,避免导盲犬对某一个人产生特别的依赖。
至今,关骊已经自费驯养出了九只持证导盲犬,累计花费100多万元。她自嘲说,自己从一个开饭店的“富婆”变成了“穷光蛋”。
照亮希望:导盲犬是盲人的光
在训练导盲犬的同时,关骊还在为提高社会对导盲犬的接纳度而四处奔波。
2009年导盲犬训练基地刚成立时,国内还没有允许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的法规,公交拒载、路人侧目成了常态。关骊没有退缩,她主动找到有关部门协商协调。2013年郑州地铁开通,在就职于地铁公司的朋友帮助下,地铁公司出台了导盲犬可以乘坐地铁的法规,并在开通当天邀请关骊及三只导盲犬与20多位盲人朋友乘坐了郑州市首班地铁。
然而,导盲犬事业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资金短缺是更严峻的问题。训练一只导盲犬需耗时两年多、花费20万元,而导盲犬又属于公益事业,没有任何可以收回来的资金。面对导盲犬学校如何继续运行的问题,关骊一度因抑郁而卧床不起。转机出现在2013年,腾讯公益的募捐、爱心人士的支持和民政局的资金支持对导盲犬学校运营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2014年,关骊加入了河南省慈善总会的创投计划,开办了阳光之家盲人按摩店,将经营收益用于驯养导盲犬。
尽管郑州的地铁、公交已对导盲犬开放,关骊仍忧心忡忡。她感慨地说:“很多人质疑导盲犬是‘骗局’,只因他们从未体会过黑暗中的绝望。”她经常参加公益活动,邀请公众蒙眼体验独自行走盲道和用导盲犬行走。她表示:“10米路,普通人3分钟都走不完,而且会偏离方向,这个时候就能感同身受生活在黑暗的那种痛苦。”自2024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以来,关骊和她的导盲犬们在樱桃沟有了一块新的训练基地,他们继续为帮助视障者独立出行、重拾生命希望而努力。
“如果说导盲犬是照亮盲人的那束光,我们愿做引领这束光的灯塔。”关骊有着一个终极梦想,那就是让社会少一分偏见和质疑,多一分宽容和同理心。她期盼着:“若每个人都能摘下‘成见’的眼罩,光明便无处不在。”
本文围绕导盲犬的训练展开,介绍了其高昂的训练成本、漫长的训练周期和高淘汰率。同时,着重讲述了训导师关骊自费驯养导盲犬以及为提高社会对导盲犬接纳度所做的努力,体现了她为帮助视障者付出的心血和爱心,也呼吁社会消除对导盲犬的偏见和质疑,给予视障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