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藏医进南粤(广州站)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启动情况,回顾了粤藏两地30年的卫生健康协作历史,包括过往的支援行动、相关交流活动等,还提及活动的组织单位等信息。
阳春三月,南粤大地之上,木棉热烈盛放,尽显蓬勃生机;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桃花正灼灼其华,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就在3月18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藏医进南粤(广州站)活动”,在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拉开了帷幕。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医学活动,更是一场跨越4000米海拔的医学对话,它为粤藏两地已经持续了30年的卫生健康协作续写了崭新的篇章。
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王家骥在活动现场深情地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广东开始对口支援林芝以来,一个省与一座城便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携手走过了整整30载的岁月。为了进一步促进广东与西藏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实现中医与藏医的双向交融,特别在南粤地区开展了“藏医进南粤基层”系列活动。
粤藏医疗协作的历史,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漫漫时光长河之中。
林芝娇艳的桃花与广州火红的木棉,虽然跨越了数千公里的地理距离,但它们却见证了粤藏两地医药文化的历史性共融。在2025年的春天,它们奏响了粤藏卫生健康交流的动人春之歌。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广东对口支援林芝起,一个省和一座城就紧密相连,共同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
回首往昔,粤藏医疗协作的历史在时光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对林芝市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援建,到藏医药浴法成功入选非遗项目,两地的卫生工作者始终秉持着“缺氧不缺精神”的坚定信念,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感人佳话。
在2024年4月18日至21日期间,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王家骥带领着一批广东省基层卫生领域的专家,踏上了前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征程。他们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载体,紧紧把握政策机遇,致力于强化基层卫生管理服务标准,积极传播广东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全力推动林芝市基层卫生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西藏基层医疗服务系列工作贡献力量。
去年11月9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中医药大学、林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藏医药文化展览暨中藏医学交流会”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盛大开幕。在这次展览中,通过展示曼唐、藏医经典著作、藏医疗器械等珍贵物品,全面而生动地呈现了藏医药从起源、理论体系、特色诊疗、传承发展到国际交流的丰富历史和独特魅力。
展览还着重展示了放血、火灸、熨敷、药浴、涂擦等藏医特色疗法。其中,“藏医药浴法”已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放血疗法”也成功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医们带着高原的“甘露”而来,同时也满怀期待能够带回岭南的智慧。拉巴次仁医生向记者透露,本次交流活动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广东和西藏将通过互派人员学习、联合开展学术培训等方式,共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藏医人才。
据悉,本次“藏医进南粤(广州站)活动”由林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和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健康局主办,林芝市藏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卫生发展指导中心、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发展中心承办,海珠区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宝街公共卫生委员协办。
本文围绕“藏医进南粤(广州站)活动”,不仅介绍了活动启动情况,更回顾了粤藏两地30年卫生健康协作的历程,包括过往的支援行动和交流活动。强调了两地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医疗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人才,展现了粤藏医疗协作的深厚情谊和美好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