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第八次回到母校河南省实验中学,参加西湖大学与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座谈会并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题报告,期间介绍了西湖大学办学情况,与师生交流并鼓励他们树立长远科研目标,河南省实验中学也表达了与西湖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意愿。
这是座谈会现场的画面。(人民网记者 时岩摄)
人民网郑州3月29日电 (记者时岩)在3月28日上午,校园里洋溢着别样的氛围。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第八次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河南省实验中学。他此次回来,是为了参加西湖大学与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座谈会,同时还带来了一场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施一公在报告中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顶尖科学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原创性的突破。”这一目标,如同明亮的灯塔,为在场的师生们指引着方向。
在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的热情陪同下,施一公在校园里进行了一番参观。他走进数学学科中心,那里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的求学时光;他又来到“第五个季节”书吧,宁静的环境仿佛能让人沉淀下浮躁的内心。结合自身丰富的经历以及目前青年人才的就业情况,施一公语重心长地勉励在场的师生们。他强调,大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要树立科学研究的长远目标,摒弃短视的功利主义。就像在黑暗中探索的行者,要为人类前沿探索增添那微弱却珍贵的星火之光,为人类文明进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西湖大学与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座谈会上,施一公详细地介绍了西湖大学的办学情况。他指出,西湖大学有着独特的定位,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办高校,也不是私立大学,而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这所学校瞄准世界名校标准,致力于打造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顶尖高校。目前,西湖大学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办学特色,比如一人一策培养,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专属的培养方案;一流科研训练,让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得到专业的指导和锻炼;一人多导支持,多位导师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帮助;书院文化浸润,营造出浓厚的学术和人文氛围。同时,学校拥有国际一流的师资力量,其目的就是要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让他们未来去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西湖大学希望通过不断探索,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为世界文明做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贡献。
画面中,施一公正亲切地与学生们交流。(人民网记者 时岩摄)
回到母校,施一公校友再次登上了“实验大讲堂”,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湖实践》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老家河南和省实验中学的学习成长经历。他满怀深情地表示,河南是自己的家乡,这片土地有着巨大的潜力,是产生优秀青年科学家的沃土。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大学之大是大师之大、学术之大和人类贡献之大”的理念,不要用狭隘的功利思维看待大学,也不要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对待“科学家之梦”。同学们要树立为人类做贡献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要有一生做科学研究的“长跑”思维,并且掌握好科学方法论和批判性思维。施一公还承诺,西湖大学将竭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支持,助力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当前,河南省实验中学确立了“科技 + 学术”型全国一流中学的办学定位,这与西湖大学聚焦前沿领域、培养全球视野人才的办学定位高度契合。他希望更多的学子能够秉承实验精神,努力成为像施一公校友一样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河南省实验中学将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与西湖大学的人才贯通培养合作,为西湖大学输送更多优质生源,为国家培育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本文围绕施一公回母校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系列活动展开,包括参加座谈会、介绍西湖大学办学情况、作专题报告等。施一公强调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和理念,鼓励师生树立长远科研目标和社会责任感。河南省实验中学与西湖大学办学定位契合,双方将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为国家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拔尖人才。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