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的多款智能集成医学救援装备在北京亮相的情况,重点聚焦“急救机器人”和“急救转运机器人”的特点、功能及应用场景等。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相关活动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多款智能集成医学救援装备惊艳亮相。其中,“集约轻便、快速救治”的“急救机器人”和“急救转运机器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此次亮相的“急救机器人”和“急救转运机器人”,在设计上十分精妙。它们选配了“四足、四轮和履带”三种独特的“行走方式”,这使得它们具备了强大的行动能力。无论是行走、奔跑,还是爬楼、爬坡,甚至趴下、避障和越障,对它们来说都不在话下。而且,这两款机器人拥有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 -20℃至 55℃的环境中稳定运行。基于这些优势,它们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救援、复杂环境作业、安全事故救援和院内转运等多种场景,将有效满足“集约高效、轻便快捷、快速救治”的应急医学救援需求。
总台央视记者唐国荣介绍说:“这些机器人可不只是能跑、能跳和翻山越岭,在机器人的上方,有一个最重要、最亮眼的功能,那就是便携式的急救设备。它能监测血氧、进行除颤,还能进行心率监测,为伤员的急救争取宝贵时间。”
而“四足急救转运机器人”更是有着独特的本领。在背驮担架伤员快速转运的过程中,它可以运用悬挂在两侧的“便携式急救设备”,自动精准地对伤员实施“动中急救”,确保伤员在转运过程中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国家智成医疗救援装备项目负责人黄余红表示:“(急救机器人)把我们已掌握的医疗装备和机器人的技术做到深度融合,实现了具身智能。它能够在一些危险的场所、环境恶劣的条件,以及人工难以到达的地方,发挥出完美的救治效果。”
本文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急救机器人”和“急救转运机器人”在北京亮相的情况。这两款机器人具备多种行走方式和强大的行动能力,适应恶劣环境,配备便携式急救设备,能在多种场景进行救援和转运,并可实施“动中急救”,实现了医疗装备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应急医学救援提供了有力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