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员的营养研究成果展开,讲述了中国营养研究从长期跟跑国际到走到世界前列的过程,分析了我国肥胖及相关慢病发病率攀升的原因,强调了精准营养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其团队在填补能量代谢空白、为减重提供科学依据方面的探索。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林旭研究员,自2003年回国投身营养科学研究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营养研究的发展。她兴奋地表示:“这一次,中国营养研究从长期跟随走到了世界前列。”在她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有关内稳态弹性的研究格外突出。
20年赢得先机,中国走到世界前列
长久以来,中国的营养科学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处于“跟跑”状态。由于过去对营养研究的投入长期不足,我国在制定膳食推荐方案时,常常不得不借助西方人群的数据。然而,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西方人群的数据可能无法完全契合中国人群的实际需求。
早在2005年,林旭就展现出了前瞻性的研究眼光。她带领团队开展了“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调查”队列研究以及10项营养干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他们收集了大量来自中国人群的扎实数据,揭示了中西方人群在遗传、代谢表型和营养需求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这些数据为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膳食和营养标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循证依据。
2019年,林旭领衔并启动了“内稳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她和团队花费了6年的时间,探索新的健康定义和量化方法。这项研究揭示了“目前临床上难以观察到的代谢动态过程”,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
直到2022年,作为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风向标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才启动了一项规模达1.7亿美元的精准营养研究。值得注意的是,NIH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与林旭团队此前的研究方法类似。这充分表明,通过营养挑战实验来量化代谢健康、助推精准营养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营养学界的前沿和热点。而这一次,中国凭借林旭团队的努力,成功走到了世界前列。
不过,林旭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们领先一步做出了成果,但美国的投入和研究规模不可小觑。”在赢得先机后,她表示还将继续推动后续的深入研究。
代谢舱监测系统
自2020年起,在杭州市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的支持下,林旭建立了“人体营养与代谢研究平台”。这个平台融合了多种国际前沿技术,通过整合“代谢舱 + 内稳态 + 营养干预”等手段,从更多维度研究优化完善内稳态代谢健康评估模型,同时探索更有效的个性化减重干预方案。
缺乏精准研究,导致肥胖还浪费粮食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及相关慢病发病率呈现快速攀升的趋势。林旭认为,膳食和生活方式的西化,以及中国人群膳食营养需求相关数据的缺乏,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我国长期以来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公式推算中国居民能量参考摄入量。然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人员曾运用双标水法(在自由生活状态下检测能量消耗的金标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所获检测数据要比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量低10% – 15%。这意味着当时我国居民每日推荐量超出实际需求约150千卡。这种过度的能量摄入不仅可能导致每年增重约7公斤,还会造成每年数千万吨的粮食浪费。
运动能量监测代谢舱
林旭指出:“在体重管理中,如何为每个人找到适合的减重方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人体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功能受到个体遗传、肥胖表型、膳食结构和肠道菌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上述因素在减重干预中的系统性数据较为缺乏。
林旭对未来研究充满期待:“精准营养研究在全球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人群的精准营养队列和干预研究大有可为。”她希望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建立国际一流的营养代谢研究体系和平台,更系统精准地研究中国人群营养代谢需求,为优化全民营养和健康状况夯实基础。
填补能量代谢空白,为减重提供科学依据
林旭认为:“减肥和减重后的体重维持是一个世界难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对人体能量代谢生物学基础的科学认知不足。
林旭研究团队发现,在给予同样的营养挑战后,不同个体在能量代谢底物的选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以及血液代谢组、器官功能相关指标的应答均存在较大差异。在之前的队列研究中还发现,携带特定基因位点的个体对膳食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摄入在血液糖脂代谢和疾病风险方面,会与常人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在减重膳食选择方面,有些人可能更适合高碳膳食,而另一些人则更适合低碳膳食。这些都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发现其中的规律。林旭强调:“不恰当的减肥方式会损害健康,体重也会在停止减肥后强烈反弹。”
例如,在有效减重过程中,如何同时兼顾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并防止肌肉丢失,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林旭认为,如果研究能搞清这些问题,就可为科学减重和有效的体重维持,乃至为“如何吃”“吃什么”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林旭团队已与多个国内外顶尖研究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希望通过系统研究在精准营养健康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员在营养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中国营养研究从长期跟跑国际到如今走到世界前列,林旭团队的多项研究为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膳食和营养标准、优化内稳态代谢健康评估模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分析了我国肥胖及相关慢病发病率攀升的原因,强调了精准营养研究的重要性。林旭团队致力于填补能量代谢空白,为减重提供科学依据,并与国内外顶尖团队合作,有望在精准营养健康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全民健康带来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