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话剧《苏堤春晓》即将在成都上演且一票难求的情况,阐述了该剧的诸多卖点。接着围绕苏轼两次杭州任职经历,展现其在剧中的事迹与遭遇,最后点明该剧意在让观众看到更加完整、具备执政才能的苏轼,引发观众共鸣。

备受瞩目的话剧《苏堤春晓》即将在成都精彩上演。自杭州首演以来,这部剧就一直热度不减,异常火爆。此次在成都的演出,即便主办方已经宣布额外加演两场,可门票依然供不应求,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这部剧之所以如此吸睛,有着诸多令人心动的“卖点”。中国国家话剧院这块金字招牌,就自带强大的吸引力;著名导演田沁鑫过往的辉煌成就,也让观众对这部剧充满期待;国家一级演员辛柏青担纲主演,更是为该剧的品质增添了保障;还有那号称展现宋代气象韵致的舞美设计,仿佛能将观众瞬间带回那个古韵悠扬的时代。此外,“男主角”苏轼在当下的文化吸引力自然也不容小觑,他的故事和才情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

作为一代文豪,苏轼那些流传千年的名篇隽句被巧妙地分布在全剧之中,通过话剧演员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一呈现,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沉浸在苏轼诗词的优美意境里。为了全方位展现苏轼豪放洒脱、风趣幽默的一面,剧中还不乏一系列活跃气氛、拉近与观众距离的桥段设计。比如欧阳修的帽翅左摇右晃,差点扇到人;王安石不讲卫生,还带着口臭;苏轼喝水时,一会用汝窑,一会又用辛柏青自己的保温杯,这些有趣的情节让观众忍俊不禁。而一些出人意料的设置,更是让该剧成为了话题焦点,例如安排三名男演员出演对苏轼关怀备至、施恩深重的三位太后。

不过,真正值得观众关注的是,主创团队在营造“游戏性和喜剧氛围”的同时,以苏轼的两次杭州任职为重点,在讲述他疏浚西湖、营造苏堤、兴办公共医院“安乐坊”等事迹的过程中,将他黄州儋州的一生际遇贯穿起来,塑造了一个超乎我们固化想象的别样苏轼。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

话剧开场,展现出汴梁朝堂上热闹非凡的场景,宋神宗带着一众重臣悉数亮相。由于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便离京前往洛阳修《资治通鉴》,而不支持新法的苏轼也被御史谢景温劾奏“挟货营利”。好在查明并无实据后,三十五岁的苏轼便乞请外调。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

知州是正职,通判是副职。神宗欣赏苏轼的文章,苏轼十年的官宦经历也足以胜任知州一职,所以神宗原本打算让他担任知州。然而,新党从中作梗,最终只给了苏轼颍州通判的职位。不过,通判就通判吧,神宗还是将颍州换成了杭州,让苏轼去当时的东南第一大都会任职。

虽说杭州号称大都会,但在当时其实只是一座规模和人口都有限的小城,远远无法与汴京相提并论。直到南宋建都于此并改名临安之后,杭州才真正走向繁荣,达到巅峰。

1071年十一月,苏轼抵达杭州,开启了他为期三年的杭州为官生活。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剧中苏轼发妻王弗,逝后捧着自己牌位上场。

作为反对变法的中坚分子,苏轼来到杭州是因为在汴梁不被王安石一派所容。但作为地方官,他又不得不执行新法、推行新政。

江南向来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也是新党推行新政的重点地区。作为通判,问囚决狱是苏轼的职责。他早就预言过青苗法、募役法会有流弊,却不得不每日冠戴整齐地坐在堂上,看着衙役逼问拷打那些还不出钱的普通百姓,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这一年的除夕,按照衙门旧例,必须将狱中囚犯提出来逐一点名。苏轼看着身戴镣铐的犯人一个个从堂下走过,直到天黑都还没走完,犯人们无法回家。此情此景,让他有感而作《题狱壁》诗:“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在这三年里,苏轼除了写下“望湖楼下水如天”“欲把西湖比西子”等名句外,还创作了《吴中田妇叹》这样记述水患苛政的叙事诗。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苏轼始终心怀黎民百姓。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

离开杭州之后,苏轼先去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在那里写下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诗句。后来,他又因乌台诗案险些送命,被贬黄州,在黄州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蓑烟雨任平生”以及《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等经典之作。等到再次来到杭州,已经是将近二十年后的1089年。在这两临杭州之间,他一生中最杰出的诗文都已创作完成。

跟第一次一样,苏轼此次仍然是在汴梁遭到言官围攻,无奈之下乞求外放。但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再临杭州,他担任的是知州一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杭州一把手。

苏轼七月间到任,一来就遇到了严重的干旱,有两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亟待他解决。一是如何平抑米价,筹措粮源,准备赈济缺粮的百姓;二是如何疏通运河,恢复水运交通,并确保城中居民有足够的用水。其实,这两个问题的核心都是“水”。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剧中关于舟下即水的意象设计广受赞誉

由于运河干浅,货运阻塞,粮价飞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浚治杭州的两条运河:茆山河与盐桥河。这一工程自元祐四年十月开工,不到半年就顺利完成。河床受水的深度都在八尺以上,客货船运均能顺利通行。杭州的父老们纷纷赞颂,说三十年来,开河从未有像这次既深且快的。

而杭州用于饮水的钱塘六井,本是中唐李泌所开。苏轼第一次来杭州时,就深知其年久失修、容易淤塞。所以此次他重新修复六井,一两个月就宣告完工,让杭州家家都有可饮之水。但六井的水源来自西湖,若是西湖水源不足,六井也就失去了作用。而此时西湖湖面已被水草丛生而成的葑田所占据,所以必须进行开浚。

1090年,苏轼向朝廷上《乞开杭州西湖状》,要将湖面葑草二十五万丈清除干净。自开工之日起,苏轼经常亲自到湖上督察工事的进行,奔走于砾石泥淖之中。要是忘了回家吃饭,他就在工地上与堤工一同用餐。而清除葑草所起出来的淤泥,被就近在西湖上筑起了一道长堤,也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苏堤。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

几百年后,明代的大才子杨慎感叹道:“宋修六塔河、二股河,费百十万钱谷,溺死数十万丁夫,迄无成功;如东坡杭湖、颍湖之役,不数月间而成不世之功,其政事之才,岂止什伯时流乎?”连聪明如杨慎者,也对苏轼的才能钦佩不已。

打井和修堤,是话剧里浓墨重彩的两处重点。除了造六井、开西湖之外,苏轼更在旱灾之后疫病大作之际,拿出结余官钱两千贯,再加上自己捐出的黄金五十两,在城中设立了“安乐坊”,并遴选僧人主持医治病人的工作。他还把自己在黄州时获得的治疫秘方公之于世、配药救人,当时记载“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苏轼第一次离开杭州身陷囹圄之后,当地士民为他设置解厄道场,祈求上苍保佑他消灾免祸。苏轼被谪黄州后,杭州的故友相约凑出钱来,一年两次派人专程去黄州问候他,还带去许多杭州土产,如荔枝、螺酱和茶叶。苏轼去任后,西湖上的长堤被继任者林希题为“苏公堤”,杭州人还在堤上为苏轼立了生祠。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如今的西湖苏堤 图据 视觉中国

在古代,文人未必都是官员,但官员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文人。豆瓣网友@榴涟 在观剧后评论道:“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在儒家文化千年的熏陶下,文人墨客并非为学的终极理想,而我们以文学视角所认识的人,能够被我们认识,多半也是以其仕途打底的,诸多优秀作品也是他们仕途颠簸的产物。”

以往人们心中的苏轼形象,是天赋超群、才华横溢、乐观旷达、率性任情的文人士大夫形象。而此次《苏堤春晓》的主创,却想用160分钟的时长提醒观众:真实的苏轼,还具备令杨慎衷心激赏的执政才能,而这一点往往在以往是被忽略的。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

该剧导演田沁鑫在受访时曾表示:“如果是五年前接这个戏、没有现在的认识,可能我会从苏轼的宦海浮沉、或是他的文人气质比如如何结交朋友、如何有才华来做,不会像今天这个戏,一上来就是从朝堂起。苏轼一生做官,到死都死在他的官职上,所以我说他是北宋的一个公务员……他一生做了多少个城市的市长副市长。”“我们希望观众在大文豪苏轼之外,看到更加完整的苏轼。”

设身处地想一想,公元1089年,处在旱灾和疫病中的杭州百姓,需要的其实并不是苏轼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文艺才华,而是急如星火、解民倒悬的决断、胆略和魄力。在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的竞赛场上,苏轼是当之无愧的自宋以降千古一人;而在执政为民这张考卷上,苏轼的表现也几近满分。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

所以在舞台上,辛柏青饰演的苏轼听人夸奖他“以前我只觉得你诗写的好,没想到行政能力还挺高”时,忍不住地高兴:“这话听着舒服。”

作家毛时安也在观剧后表示:“当全剧尾声,苏东坡向着全场观众面带微笑不徐不疾地自我宣介‘我,就是个基层公务员’,镌刻着他一生担任过的八个‘地市市长’的履历、铺天盖地的金色天幕衬在背后时,我们还真的心头涌起一股敬意和暖流。”话剧所要表达的,在这一刻与观众成功达成了共鸣。

苏堤春晓成都热演,解锁别样苏轼魅力

21岁赴京赶考时,苏轼写下《刑赏忠厚之至论》策论,里面的“若不为官,可快意江湖;既已入仕,当济世安民”句子,在剧中数次出现、贯穿全篇。

时间是无情但公正的筛子。无论为文还是为政,苏轼都早已经过了历史的筛选。

本文围绕话剧《苏堤春晓》展开,介绍了该剧的热度与卖点,着重讲述了苏轼两次杭州任职的经历和功绩,展现了苏轼心怀黎民、执政为民的形象。同时,强调了该剧让观众看到了苏轼除文学才华之外的执政才能,引发了观众对苏轼更全面的认识和敬意。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677.html

(0)
DelilahDelil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