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重庆江北机场的特种车司机廖维军,讲述他的工作日常以及他所见证的西部航空在地面电源车使用上的变化,进而揭示西部航空在控制航油成本、节能减排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近日,重庆江北机场迎来了一架刚刚到港的飞机。当飞机稳稳停靠到指定位置后,机务人员迅速向停在机坪专用停车位上的地面电源车做出了一个“靠近”的手势指令。这个手势,宛如一个信号,开启了一段保障飞机后续工作的流程。
车内,司机廖维军早已就位待命。看到指挥手势后,他熟练地发动车辆。为了确保操作的精准和安全,他将车速稳稳控制在2km/小时,小心翼翼地驶向飞机下方的规定区域。车辆停稳后,廖维军迅速下车,有条不紊地完成一系列操作,放置车辆轮挡、解除车辆拖勾等。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并且他还以“指差呼”的方式进行确认,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万无一失。
在与现场机务完成交接后,廖维军没有过多停留,默默离开了保障现场。他一边走一边介绍说:“等机务的工作保障完了,我再来把电源设备开回去。”简单的话语,透露出他对工作的负责和敬业。
廖维军和他眼中的地面电源车
今年52岁的廖维军,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40岁那年。他考取了“特种车司机”所需的相关资质证照,从此踏入了这个特殊的行业。如今,已经是他成为“特种车司机”的第9个年头。在这9年的时间里,廖维军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一步步成为了具备驾驶“牵引车”“拖斗车”“地面电源车”等一系列特种车辆的“全能选手”。
廖维军每天的工作,都以“三检查”开始和结束。他会仔细检查车况,认真确认车辆发动机、方向盘、刹车等是否能正常运行;查看车载设备,确保轮挡、灭火器等齐全;还会检查其他工作所需辅助品,确认反光背心、日常车辆运行状况检查记录单等物品一样不少。他常常说:“特种车的工作区域是飞机周边,行车和用车安全是首要。”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他多年来始终坚守的准则。
在众多特种车中,廖维军对地面电源车的感受最为深刻。他回忆说:“刚到特种车队的时候,公司只有3台地面电源设备,而且也不怎么用。”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公司已经拥有22台电源车,其中新能源电源车就有14台,每天的使用时间基本在60个小时以上。从这些数字的变化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公司在控制航油成本方面所下的功夫。
为什么从“公司地面电源车数量和使用时长的变化”能看到“公司在下功夫控制航油成本”呢?廖维军解释道:“之前跟机务聊过,他们跟我讲,飞机地面工作期间需要的电源可以通过APU或者GPU两种方式来提供。APU是飞机自带的设备,给飞机供电功能需要消耗燃油,且成本很高。用GPU的话,比APU成本就低很多,电源车就是GPU的一种。”
西部航空新能源电源车为飞机供能(西部航空供图)
“节油”之外,更在“节能减排”
除了本职工作,廖维军在和机务的交流中,还了解到一些公司控制航油成本的其他工作项。他说:“机务洗发动机也是公司的节油措施,就像车子要保养一个道理。还有就是,你看公司飞机机翼最边上都有一个向上翘的部件,也是公司专门选的可以节油的。”虽然这些表述在机务工程师听来并不专业,但却反映出廖维军在工作中的用心和对公司节油工作的关注。
然而,廖维军并不知道,自己眼中“开上电源车去停机位”的日常工作,对应着公司《燃效提升专项工作方案》中“GPU替代APU”的重点工作项;他口中提到的“机务洗发动机”对应着一项名为“发动机水洗”的专项工作;他叫不上名字的“飞机机翼最边上向上翘的部件”正确名字是“鲨鳍小翼”,装配鲨鳍小翼的A320系列飞机可减少4%的燃油消耗。
当然,在廖维军日常工作接触不到的环节,西部航空还有其他一系列的节油举措。西部航空运行控制部节能减排主管王宇介绍说:“公司由运行控制部牵头,飞行、维修、客舱三大业务体系协同,制定了包括航路优化、精细化燃油控制、最佳飞行高度、航路直飞申请、发动机清洁等涉及航前、航中、航后全生产链的具体措施。自加入辽宁方大集团至今,西部航空共减少燃油消耗超5.6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超17.6万吨。公司也曾凭借较低的‘人均碳排放量’,在2016年到2018年连续三年,入选德国环保组织Atmosfair评定的《世界最生态友好航公司》榜单,且名列中国民航承运人前列。”这不仅仅是公司坚持高标准、高质高效地推进提升燃效、降低燃油成本的工作落实,更是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积极践行“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落实的具体行动。
本文通过讲述重庆江北机场特种车司机廖维军的工作日常,展现了西部航空在地面电源车使用上的变化,揭示了公司在控制航油成本方面的努力。同时,介绍了西部航空在节油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体现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行动。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