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举办的“一月一链”低空制造与航空航天专场对接会,包括参会企业和人员情况、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的规模与竞争力、对接会的平台搭建及推动协同创新作用,以及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未来活动规划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低空制造与航空航天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持续优化产业链的服务质量,有效链接金融要素供给,切实推动产业技术落地,3月26日,一场意义非凡的“空天聚能 链动未来——‘一月一链’低空制造与航空航天专场对接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盛大举办。
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和相关代表。其中,有成都纵横自动化、沃飞长空、成发科能动力、凌空天行科技、远望未来雷达、空御科技、飞亚航空等40余家高成长性的产业链知名企业。此外,还有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代表以及本土活跃投资机构代表等共计110余人积极参会,共同为低空制造与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航空航天产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成都航空航天产业总规模成功突破1500亿元,其综合竞争力稳稳地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成都已成功吸引了中国航发航空、海特高新、中航无人机、中电科29所、国星宇航等产业链核心企业在此扎根发展,并且还成功引进了多个产业链关键项目。成都将充分依托“双机场”枢纽的独特优势、完备的产业链配套能力以及成渝地区空域改革试点的宝贵机遇,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支持。同时,成都也诚挚地邀请更多企业加入到成都低空制造和航空航天的“朋友圈”中来,共同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截至2024年,成都的航空航天产业总规模就已突破1500亿元,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而且,成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过1500家,在无人机领域,成都更是成为了全国领先的研发与出口基地,展现出了强大的产业实力和发展潜力。
本次对接会的一大亮点在于搭建了“政产学研资”高效对接平台,致力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为低空制造与航空航天领域注入全新的发展动能。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闫峰教授带来了《低空航空器本质安全与适航审定》的专题分享。他系统地阐述了新能源新构型飞行器的八项关键技术领域以及重点研究方向,并提出可以为企业提供从技术咨询到产品研制的全链条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仲承围绕《航空产业及低空经济市场发展机遇与主要问题浅析》展开分享,深入剖析了低空经济的现状与挑战,为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企业路演环节同样精彩纷呈。铠捷防务(成都)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新时代航空器保障军民融合实践”为主题,生动展示了场站、运输以及军贸服务相关的服务案例,展现了其在军民融合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成果。成都航宇智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重点展示了有机玻璃材料制备技术、表面硬化技术及蜂窝芯成型技术等三项核心工艺,凸显了其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成都市京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智能巡检无人机”解决方案,并详细解析了其无人机系统的机身材料、动力系统及安全系统等,为无人机在巡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成都麟通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飞行软件生态,演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包含维护、验证、管理、测试等全方面的软件系统,展示了其在软件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展示与融资需求的精准对接,各企业向天使投资人与风投机构全面呈现了自身的商业逻辑、技术优势、市场规划及团队实力,释放的融资需求总计达到5000万元。
在交流环节中,成都远望未来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成都空御科技有限公司先后面向各参会嘉宾做技术及产品推介。参会各方围绕技术合作、资本对接等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积极挖掘潜在的合作机会,为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本次会议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成都未来科技城发展服务局协办,上海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提供支持。据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常态化开展“新制造、新经济、新金融”一月一链系列对接活动,进一步深化与各方的合作,推动项目的顺利落地与产业的集聚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劲的支撑。
本文围绕“一月一链”低空制造与航空航天专场对接会展开,介绍了会议的举办背景、参会情况,展示了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的规模与竞争力优势,阐述了对接会搭建平台推动协同创新的作用,以及各环节的具体成果。未来将常态化开展相关对接活动,有望推动成都航空航天产业进一步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