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毅分享人工智能前沿进展,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情况、技术革新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AI:如何做到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这一备受关注的分论坛现场,迎来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精彩分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毅登台,为广大参会者和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众,揭开了人工智能未来“进化”的神秘面纱。
曾毅在分享中提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发展的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路径仿佛两条平行线,一直难以实现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广泛应用。然而,今年的情况有了重大转变。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推理,成功实现了推理能力与人工神经网络编码的深度融合。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为不同技术路线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让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在技术革新层面,曾毅详细阐述了新算法的优势。新算法采用了基于路由的机制,当处理特定任务时,仅仅需要部分生成网络参与其中,而无需更新整个生物神经网络的权重。这一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对算力的需求,减轻了硬件负担,还与人类大脑丘脑的路由机制有着相似的工作逻辑。这一发现意义非凡,它表明人工智能的不同发展路径正在逐渐走向融合,这种融合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开启人工智能应用的新篇章。
“自然演化规律正逐步融入人工智能的计算体系。”曾毅在分享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刻见解。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应用层面满足用户需求,更需要在计算机制上深入借鉴自然机制,包括人类学习、发育和演化机制。通过模拟数亿年自然进化的成果,将自然的智慧融入到人工智能的研发中。这种融合有望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新的高度,为科学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开辟全新的方向,让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分论坛上曾毅的分享,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融合和革新方面的进展,强调了自然演化规律融入计算体系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意义,展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