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弹理论家周良于3月20日23点40分因病逝世,享年100岁。详细介绍了他为苏州评弹研究做出的诸多贡献,包括学术著作、刊物主编、书目抢救等工作,还介绍了他的生平履历和获得的荣誉。
在3月20日23点40分这个令人惋惜的时刻,著名评弹理论家周良,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苏州评弹研究的杰出人物,因病与世长辞,享年100岁。他以那股锲而不舍的精神,宛如一位坚毅的战士,始终推动着苏州评弹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精心建构起评弹研究的学术阵地,也正因为如此,他被誉为“苏州评弹的守护神”。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本稿纸整齐地摆在桌上,几叠资料卡有序地堆叠一旁,一个放大镜静静躺在角落随时待命,一支普通的签字笔被他紧紧握在手中。他端坐在那里,仿佛与外界隔绝,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就是为评弹写点什么。这简简单单的“写点什么”,他却坚持了一整个甲子,六十载的时光,都在这一笔一划中悄然流逝。
周良原名濮良汉,1926年出生于江苏海门。他年少时曾就读于上海大夏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49年,他随军来到苏州工作,从此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1957年,他调入苏州市文化局,正式投身文艺管理工作,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1989年离休。在这期间,他先后担任过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局长,苏州市文联主席等重要职务。此外,他还兼任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苏州评弹研究会干事长、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曲艺志副主编、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会长等职,在评弹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周良便开启了他在评弹研究领域的辉煌征程。他先后出版了《苏州评弹旧闻钞》《苏州评弹艺术初探》《论苏州评弹书目》等十余部专著,这些著作就像一座座丰碑,记录着他对评弹研究的深刻见解和丰硕成果。1982年开始,他便呕心沥血主编《评弹艺术》专刊,这份坚持一直持续到2019年,共编至57集,为评弹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为了抢救和保护苏州评弹传统书目,从1995年到2004年,周良主持了《苏州评弹书目选》的选稿和编辑工作,让许多珍贵的评弹书目得以保存下来。从2007年起,他又挑起了主编《苏州评弹数目库》的重担,到2015年共完成七辑,含长篇32部,1700多万字,这无疑是一项浩大而又意义非凡的工程。他还主持编撰评弹申报联合国、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的文本,为评弹成功申遗立下了汗马功劳。2006年,因对中国曲艺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他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成为江苏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周良先生用他的一生,为苏州评弹研究和传承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付出,不仅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更推动了评弹艺术的发展和保护。他的离世是评弹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