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描绘了三月茶园春茶采摘的热闹场景,介绍了当地悠久的种茶历史、可观的茶产业规模,还讲述了茶农们的故事。重点阐述了昭平县依托茶园“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模式,展现了新茶人催生的茶旅新业态以及茶博园的特色旅游项目,最后提及“昭平茶香之旅”入选新茶饮茶文旅线路和当地旅游的显著增长。
在阳春三月的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南山茶海茶园,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翠意盎然。在层层叠叠的茶园梯田间,茶农们的身影时隐时现,他们双手如同灵动的精灵,在茶枝间快速翻飞,正争分夺秒地赶采着春茶。
昭平县,作为中国重点产茶区之一,在茶叶种植和采摘方面有着独特的讲究。茶农陆翠云介绍说:“早春茶的采摘讲究‘一芽一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独特的韵味。”三月,对于昭平县的茶农来说,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节。陆翠云每天辛勤劳作,一天下来,采茶收入能有200多元(人民币,下同)。
昭平县的种茶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贺州种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官修史书《宋会要辑稿》中就有“昭州产朝廷贡茶七千五百斤”的记载,可见当时昭平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就已颇具规模和水准。
如今,昭平县的茶产业更是发展得有声有色。据昭平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郭壮心介绍,2024年,该县干茶产量达到了2.32万吨,产值高达26.84亿元。昭平茶不仅畅销中国各地,还远销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美国等多个国家,2024年出口总值达1259万元。
在昭平县,几乎家家户户都与茶有着不解之缘。今年50岁的黄其东,是昭平县仙回瑶族乡人,他家四代人都从事着种茶、制茶的工作。黄其东深情地说:“我外公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乡的大兀山种上茶叶,如今这个愿望成真了。”从2017年至今,黄其东在大兀山的茶田不断扩种,面积已达1000多亩。与此同时,他家原本的制茶小作坊也发展成了占地10余亩的茶叶加工仓储体验基地。2024年,这个基地接待前来体验采茶、制茶的游客达6000余人次。
除了大力发展茶产业,昭平县近年来还依托万亩茶园,积极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模式。一批新茶人的涌现,更是为当地茶旅融合发展催生了新业态。
昭平县鹊鸣春有机茶园创办人罗述长,在2024年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新颖的尝试。他将遨游宇宙的“太空舱”概念引入茶园,极具科技感的“太空舱”错落分布在葱郁的茶园间,与绵延起伏的群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粤港湾大湾区的游客前来开启充满松弛感的深度之旅。
“95后”新农人谢远征则依托自家茶田,积极抢滩新茶饮赛道。2024年12月,他开设了一间新中式茶饮小院。谢远征介绍说:“在休闲式庭院中品茶、观景,成为不少都市人为身心快速‘充电’的生活方式。”他在昭平县传统茶叶加工技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茶饮特调技术,研发出一系列口感丰富的茶饮新品。“先将传统茶叶用慢萃的方式,泡出纯净浓郁的茶汤,再将冰块缓缓倒入,碰撞出丝滑绵密的口感。”这种独特的茶饮制作方式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以来,他所经营的茶饮小院月营业额达4万元。
昭平县故乡茶博园更是将茶园变景区,为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旅游体验。这里融合了生态旅游、茶宴美食、民俗体验等多种元素,茶香鸡、茶香排骨、茶香虾等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景区负责人吴永英表示:“我们依据节气更迭,打造一系列融入茶元素的特色美食,让游客感受‘舌尖上的昭平’。”该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文旅总收入超2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昭平茶香之旅”入选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6条新茶饮茶文旅线路。昭平县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该县接待游客逾13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3.28亿元,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本文通过对广西昭平县茶产业和茶旅融合发展的详细介绍,展现了昭平县从传统种茶到茶旅新业态的转变。悠久的种茶历史为茶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新茶人的创新和景区的多元化发展,让昭平县在茶产业和旅游业取得了双丰收,实现了经济的显著增长。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