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立航科技,详细介绍了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随阳因涉嫌违法被立案调查和实施留置这一事件,同时阐述了立航科技此前已深陷业绩困境,存在被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况,分析了公司近年来业绩下滑的原因,探讨了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立航科技,一家本就深陷业绩困境的企业,如今又遭遇了沉重的打击!
在3月21日,立航科技发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公告。公告中明确指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随阳因涉嫌违法,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董事长被立案,职责暂由他人代行
根据公告内容,由于刘随阳在留置期间无法正常履行董事长的职责,按照规定,需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暂代其职责。经过公司董事会过半数董事的一致推举,董事万琳君将在刘随阳缺席期间,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的相关职责。
可能被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困境早有端倪
实际上,在董事长被立案调查之前,立航科技就已经陷入了重重困境。
早在1月22日,立航科技就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 -9400万元至 -6800万元区间,呈现大幅亏损状态;年度营业收入预计在2.73亿元到2.93亿元之间。公司对此解释称,主营业务受到行业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业务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降低,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由于立航科技的业绩情况已满足《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2条(一)所规定的情形,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因此,立航科技在1月23日和2月28日接连发出预警,称公司股票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极有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加“*ST”)。这意味着立航科技正处于退市的边缘,很可能成为军工板块首家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披星戴帽”的企业。
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公司发展面临挑战
资料显示,立航科技专注于航空领域,业务广泛覆盖飞机地面保障、试验检测设备,工艺装备,零件加工及部件装配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是国内航空工业重要供应商之一。2022年3月,立航科技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开启了其资本市场征程。
然而,上市后的立航科技并没有迎来业绩的增长,反而陷入了净利润亏损的泥沼。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亿元,虽然同比增长21.2%,但归母净利润仅为3509.48万元,同比下降49.73%,毛利率也从2021年的48.57%降至2022年的42.43%。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上升。
到了2023年,立航科技业绩下滑的态势更为明显。全年营业收入约2.35亿元,同比下降36.55%,归母净利润亏损约6831.02万元,迎来了上市后的首次亏损。毛利率更是进一步降至13.82%,相较于2021年的48.57%,大幅减少了34.75个百分点。立航科技解释称,受客户降本因素影响,产品毛利率下降,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主要产品地面保障设备受主机厂交付计划节点进度影响,交付数量相比同期减少,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净利润下降。
如今,董事长被立案调查这一事件无疑给本就艰难前行的立航科技雪上加霜。未来,立航科技能否改善经营状况,提升盈利能力,逐步重回正轨,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本文围绕立航科技展开,先是介绍了董事长刘随阳因涉嫌违法被立案调查及职责代行情况,接着阐述公司业绩不佳面临退市风险警示,回顾其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的表现及原因。整体来看,立航科技目前处境艰难,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