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社交媒体热议:中情局为以色列在肯尼迪遇刺案“打掩护”?,肯尼迪遇刺案再掀波澜:中情局对以色列相关内容的处理引关注

本文围绕美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解密时给以色列“打掩护”的说法展开,介绍了相关文件情况、中情局解释,回顾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经过,并提及多年来关于摩萨德是刺杀幕后黑手的猜测。

近日,美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则贴文引发了广泛关注。该贴文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解密过程中,存在为以色列“打掩护”的行为,这一说法再度将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推向了肯尼迪刺杀案幕后黑手的热议焦点。

美社交媒体热议:中情局为以色列在肯尼迪遇刺案“打掩护”?,肯尼迪遇刺案再掀波澜:中情局对以色列相关内容的处理引关注

2017年10月2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众多民众怀着对历史真相的探寻,纷纷排队进入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大楼。(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18日,有国外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爆料:“在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中,只要出现‘以色列’的地方,中情局都要求将其隐去。毫不夸张地说,他们要求隐去的内容几乎只有‘以色列’。”该帖文还配上了公布的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的图片,从图片中可以清晰看到,中情局盖戳同意解密文件,旁边还有手写的“除了括号内内容”字样,而文件里“以色列”字样都被加了括号。

美国事实核查网站“头条新闻”在19日针对上述帖文发布了核查文章。文章指出,虽然帖文中的档案文件是“真实”的,但在肯尼迪遇刺案解密的众多文件中,中情局要求隐去的内容并非只有“以色列”,还包括“奥地利”“法国”等国家名称。按照中情局网站的说法,该情报机构决定不对公众公开的内容涉及“情报收集的来源与方法”等多个重要方面。

美社交媒体热议:中情局为以色列在肯尼迪遇刺案“打掩护”?,肯尼迪遇刺案再掀波澜:中情局对以色列相关内容的处理引关注

同样是在2017年10月2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人们站在印有肯尼迪肖像的海报下,有序排队进入新闻博物馆。(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美国国家档案馆在18日公开了最后一批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文件数量超过6万页。然而,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大多数所谓的最新解密文件“并非新的”,其中不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的文件其实早已公开,只是当时对个别内容做了技术处理,比如隐去了可能暴露中情局雇员身份和情报来源的信息。

把时间拉回到1963年11月22日中午,46岁的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埃尔姆大街乘敞篷汽车巡游时,不幸遭枪击身亡。事发后仅一个多小时,24岁的奥斯瓦尔德就被警方抓获。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天后,奥斯瓦尔德在押解途中被当地夜总会老板鲁比开枪打死。警方称鲁比开枪的动机是对肯尼迪之死过度悲伤。几年后,鲁比因癌症死于狱中。

自肯尼迪遇刺60多年来,围绕这起案件的各种猜测始终没有消散。其中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猜测是,刺杀行动是由摩萨德所为。一本关于肯尼迪遇刺书籍的作者迈克尔·柯林斯·派珀认为,肯尼迪遇刺前反对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因此以色列总理本 – 古里安策划了这起刺杀事件,摩萨德“直接并深度”牵涉其中。此外,关于“摩萨德刺杀肯尼迪”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肯尼迪曾向本 – 古里安施压,要求其说明以色列迪莫纳核反应堆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在迪莫纳市附近建有希蒙·佩雷斯内盖夫核研究中心。美国媒体先前报道,研究中心内有一座老旧核反应堆,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运转。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以色列拥有核武器,但对此,以色列向来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本文围绕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解密中中情局对“以色列”字样的处理情况展开,回顾了事件经过和多年来的相关猜测。中情局虽称隐去内容涉及情报来源等多方面,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仍将摩萨德推向刺杀案幕后黑手的讨论中心,肯尼迪遇刺案的真相或许还隐藏在更多未公开的细节中。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899.html

(0)
MeganMegan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