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与旧物中感受古今同契的情韵,自然与长物:镌刻在时光里的诗意篇章

本文通过引用古人言论和描述自然造景、旧物承载情感等事例,阐述了与自然为友、物我相生以及长物含情、古今同契的理念,展现了生活中的诗意与哲理。

从自然与旧物中感受古今同契的情韵,自然与长物:镌刻在时光里的诗意篇章

自然为友,物我相生

明代造园名著《园冶》中留下了这样一句精妙之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在生活里有着诸多生动的体现。瞧那墙角被弃置的水缸,经过一番巧妙的改造,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方碧潭,碧波荡漾,充满生机;那看似毫无生机的枯木,在合适的环境中迎来新生,成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清供之物。这些,无一不是「借景」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的结果。古人钟情于以石为友,那是因为石头的「瘦、皱、漏、透」之中,仿佛藏着山川的气韵,有着一种雄浑壮阔的美感。而在现代,也有不少人热衷于捡拾野外的石头放置在案头,他们追求的正是那种「移天缩地」的趣味,将大自然的一角浓缩于小小的空间之中,仿佛将整个天地都纳入了自己的视野。

再看那一截腐朽的木头,匠人们只用三分的精力去雕琢,剩下的七分则保留它天然的模样。那些裂纹,就像是岁月精心刻下的痕迹,每一道都诉说着时光的故事;那细腻的肌理,好似山水的脉络,蜿蜒曲折,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在插花这件事上,也不必追求名贵的品种。山间肆意生长的野菊,篱畔随风摇曳的蒲草,随意折取几枝,以一种疏落有致的方式插入瓶中,反而更能体会到「草木本心」的真意。这样营造出来的意境,恰似元代画家倪瓒的画意:「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形似,只在乎物与我共同适应天然的状态,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

从自然与旧物中感受古今同契的情韵,自然与长物:镌刻在时光里的诗意篇章

长物含情,古今同契

一把紫砂壶,经过经年累月的摩挲,表面形成了温润的包浆,这种包浆就如同君子的品德一般,内敛而有韵味。一本旧书,书页已经泛黄,轻轻翻开,字里行间还留存着前人的批注,仿佛能透过这些字迹感受到前人读书时的心境和思考。这些器物,并非是为了满足奢靡的生活需求,实际上是人们「以器载道」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与这些器物的相处,传达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和精神追求。

曾经,古法养鱼用的水缸,在市井之中被当作弃物,无人问津。然而,当一群锦鳞在其中游弋时,这水缸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焕发出灵动的韵致。用陶罐插上几枝野花,陶罐的粗粝质感与野花的柔美相互映衬,就好像是明代画家徐渭笔下「舍形悦影」的写意之作,充满了艺术的美感。这些旧物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却愈发新鲜。正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所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与这些旧物相伴,就如同与时光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能在沧桑的岁月中看到永恒的价值。

从自然与旧物中感受古今同契的情韵,自然与长物:镌刻在时光里的诗意篇章

本文围绕自然与长物展开,阐述了与自然为友可达到物我相生的境界,长物虽旧却蕴含深情,古今人们都能从中获得情感共鸣与精神滋养,启示我们用心感受自然与旧物之美,体会生活中的诗意与哲理。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356.html

(0)
AmbitiousAmbitious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