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度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项目常态化征集指引,包含专项介绍、征集范围、要求、项目类型与资助方式、征集方式及时间等内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即《2025年度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项目常态化征集指引》。
各有关单位请注意:为了进一步推动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展,依据《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5年度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以下简称为“专项”)项目征集指引。
一、专项介绍
此专项意义重大,它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的发展,全力支撑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区域积极发现、遴选并布局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其目的是为国家培育和储备具有颠覆性技术潜力的项目,并且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在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实现转化落地,从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专项采用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即开放发现、常态选拔、梯度培育、逐级收敛、动态优化、滚动支持。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作为专项的组织管理机构,会组织项目专员团队进行全流程的管理服务并开展具体工作。
专项项目的遴选、立项、实施管理与验收等工作,都将按照《办法》及相关规定执行,并且不会与本市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实行限项管理。
二、征集范围
专项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布局重点。它注重跨领域协作,包容非共识项目,按照广泛播种、加大育种、加强育苗、加速育材的方式开放式发现和梯度布局项目或技术项目群,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前沿技术培育与未来技术探索。
为了加大对早期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紧跟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前沿科学领域和新兴技术领域,专门设立了“播种”项目,并建立快速评审机制,对那些场景战略性极大、技术原创性极强的极早期项目予以支持。
三、征集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一般应是注册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项目负责人应当是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研究的主持者,需要具备与项目任务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与精力。具体项目要求等详见《办法》。其中,“播种”项目鼓励青年科学家作为项目负责人,并且不在项目下设置子课题。
四、项目类型与资助方式
极早期“播种”项目:其主要任务是验证场景应用有效性或探索技术可行性,为项目定位、技术规划提供支撑。执行周期一般为6个月至1年,每项定额资助30万元或50万元。
早期“育种”项目:主要任务是在实验室实现稳定重现并确定决定技术成败的关键节点,为中试放大创造条件。执行周期一般为1年,每项定额资助100万元或200万元。
中期“育苗”项目:主要任务是进行中试放大,突破决定技术成败的关键节点,进一步提高性能、优化实现条件或降低成本。执行周期一般为1至2年,每项定额资助500万元或1000万元。
近期“育材”项目:主要任务是结合目标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性能或生产条件,或完善应用配套条件,基本达到可大规模生产及大范围应用要求,为市场化做好准备。执行周期一般为1至2年,每项定额资助500万元或1000万元。
五、征集方式及时间
按照《办法》规定,中心会通过多渠道常年开展项目征集工作,主要包括项目专员主动发掘、公开征集、大赛选拔、顶尖科学家和重点研发单位推荐等方式。
中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质项目,常年接收项目申报。符合条件的单位,可以组织项目负责人填报项目申报材料(附件),经审核并加盖公章后,发送至项目征集邮箱dipa.sh@jingjinji.cn。中心将组织项目专员对征集到的项目进行论证初筛和查重,并择优辅导深化项目方案。
六、联系方式
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1015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
邮箱:dipa.sh@jingjinji.cn
电话:021 – 52270905,4008205114
附件:2025年度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项目名称)”申报材料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5年3月18日
本文围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度上海市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项目常态化征集指引展开,详细介绍了专项的各方面信息,包括专项目的、管理机制、征集范围、要求、项目类型与资助方式、征集方式及时间等,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了全面的申报指导,有助于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