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韩国总统尹锡悦被弹劾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弹劾案宣判情况、弹劾案核心争议、宪法法院裁决依据及政治因素考量,分析了韩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探讨了提前大选各政党面临的形势及韩国政局未来走向。
当地时间4月4日上午11时,备受关注的韩国宪法法院对尹锡悦弹劾案进行宣判。代理院长文炯培在宣读审判意见后,于11时22分郑重宣布,8名法官一致同意采纳国会的弹劾起诉,这意味着尹锡悦即刻起失去总统职务。
尹锡悦成为继2017年3月朴槿惠遭弹劾罢免后,韩国历史上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连续两任保守派总统以这种方式被赶下台,无疑给保守政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获胜的进步政党也难以轻松庆贺,因为戒严和弹劾事件导致的政局混乱以及社会撕裂,进步政党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戒严和弹劾事件犹如一面镜子,充分暴露出韩国政治体制存在的结构性弊端。随着尹锡悦的下台,韩国进入了提前大选时间,各政党围绕最高权力的争夺之战就此拉开帷幕。究竟是进步政党实现“政权交替”,还是保守政党完成“政权再造”,政坛新一轮的恶性缠斗即将再次上演,韩国的政局动荡预计仍将持续。
尹锡悦 视觉中国 图
此次弹劾案成立,尹锡悦遭罢免,其前景可谓暗淡无光。尹锡悦弹劾案的核心争议焦点在于戒严是否符合法定要件和程序,以及戒严过程中投入军警、阻止国会召开会议、搜查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企图控制主要政治人物等一系列行为是否违法。对于这些问题,法律界内部存在不同的意见。
宪法法院在决定书中明确指出,12·3戒严前并不存在被起诉人尹锡悦所主张的严重危机状况,而且宣布戒严没有履行国务会议审议程序,这明显违反了宪法和戒严法规定的要件;戒严中投入兵力具有政治目的,这违反了作为军队统帅的义务;军警进入国会阻止开会,侵犯了议员的审议表决权;企图控制政治人物侵害了从事政治活动的自由。
决定书强调,“被起诉人(尹锡悦)违背了国民的信任,放弃了守护宪法的义务,这是不可容忍的重大违法行为”。同时还指出,尹锡悦滥用国家紧急权力,使国民遭受了巨大冲击,引发了社会、经济、政治、外交等所有领域的混乱。宪法法院认定,“罢免被起诉人所获得的守护宪法的利益,远远大于罢免所带来的国家损失”。这些判断完全否定了尹锡悦的所有辩解,8名法官意见一致表明,罢免尹锡悦没有任何争议。
除了司法判断外,宪法法院的裁决也包含了政治判断的因素。目前韩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艰难局面。在对外政策方面,由于总统缺位,外交沟通不畅,韩国被美国政府列为“敏感国家”,在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增税措施时步步被动,韩美同盟关系面临重大挑战。在对内方面,韩国连续发生民航飞机坠毁、军机演习中误投炸弹、大规模山火蔓延等恶性灾难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围绕尹锡悦弹劾案,社会严重撕裂对立,民心躁动不安,政府与在野党控制的国会合作功能丧失,经济振作政策难以落地,物价飞涨、汇率波动现象长期持续。在这种状况下,尽快结束混乱状态、恢复社会秩序成为民心所向,而罢免尹锡悦是当前以最小代价结束韩国混乱状态的最佳选择,宪法法院的裁决顺应了多数民意的呼声。
遭罢免失去总统职务的尹锡悦,还面临着刑事指控,其命运逐渐与朴槿惠同轨。2017年3月朴槿惠被罢免,当月即被逮捕,关押4年后,2021年1月被终审判决有期徒刑22年,当年底被特赦。尹锡悦被指控为“内乱头目”的刑事案件已经开庭,被罢免总统职务后,尹锡悦丧失刑事豁免权,对其的刑事审判将获得动力。“内乱罪”最高可被判处死刑,虽然尹锡悦不会真有性命之虞,但是长期失去人身自由将在所难免。
当地时间2025年4月4日,韩国首尔,尹锡悦的支持者在宪法法院外集结。视觉中国 图
尹锡悦被罢免下台,时隔8年韩国再次出现总统非正常结束任期的情况。回顾此次宪政危机过程,尹锡悦本人误判形势和一意孤行固然是主要原因,但韩国单任制总统权力过大的制度缺陷也成为被指责的焦点。
1987年修订的韩国现行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五年,不能连任,并取消了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这一规定的本意是防止再次出现专制政府,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韩国现行总统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总统不能连任造成地位难以稳固。总统不仅要经常面对在野党的掣肘,公务员阶层对于总统推动的改革,如果不认同就会有“拖两年就换人了”的想法,在落实过程中阳奉阴违,导致改革举措难见成效。同时,没有谋求连任的压力,也使总统不用看反对派的脸色行事,与在野党沟通协商的动力不足,造成朝野关系常态化紧张。
其次,总统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孳生腐败。除了内政外交大权外,总统最重要的权力体现在人事任命权上,政府重要官员、军队高级将领以及大法官和宪法法官的任用,都需要总统批准同意。总统上任后,论功行赏安排亲信到重要岗位任职,已经成为韩国政坛公开的潜规则,成为孳生腐败的温床。韩国时常发生总统家人牵涉人事任命暗箱操作的丑闻,也与这种不受约束的权力机制有关。
再次,总统和国会的相互制约机制失衡。总统不能解散国会,但国会可以弹劾总统;国会通过的法案则需要总统批准才能生效。这种制度设计体现的制衡思路,在政局保持正常的情况下或可发挥作用,但在当前韩国政治极化日趋严重状况下已严重偏离轨道。
尹锡悦政府上台后,朝野矛盾不断激化升级,在野党对包括尹锡悦和总理韩德洙在内的高级官员共发起了29次弹劾,这个数量超过前任历届政府弹劾数量的总和。而尹锡悦在两年半内共25次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了否决权,仅少于李承晚(执政12年)的45次,超过李承晚之后历任总统行使否决权的总和。矛盾激化到这个地步,制度的制衡作用不仅完全失效,反而成为相互恶性博弈的手段。这也是尹锡悦贸然发动戒严的主要动因。
戒严和弹劾事件暴露出政治制度的弊端引起了韩国政界和法律界的关注,要求进行修宪改革的呼声再次抬头。鉴于面临总统被弹劾的不利局面,国民力量党领导人公开表态支持修宪,但前提是弹劾案被驳回,尹锡悦恢复总统职务,在剩余的任期内完成修宪。
目前尹锡悦被罢免,韩国将提前举行大选,新任总统能否推动修宪改革尚无从谈起。如果维持现行制度不变,总统和国会相互制约失效,今后再次发生总统被弹劾事件并非没有可能。
尹锡悦被罢免下台,按韩国法律规定将在60天内举行大选,选出新一任总统。时隔8年韩国再次进入提前大选时间。是共同民主党夺回政权,实现“政权交替”?还是国民力量党守住执政地位,完成“政权再造”?今后两个月各政党能否争取到多数民意支持是关键。
从过去先例看,韩国总统遭弹劾以后,其所在政党在随后的总统大选中都遭到失利,交出了政权。卢武铉弹劾案虽被宪法法院驳回,保住了总统职位,但在下届总统大选中保守派的李明博获胜。朴槿惠被弹劾罢免后,进步派的文在寅顺利上台执政。按照这个规律,新一届大选进步政党获胜,实现政权交替的概率很大,但仍有多个变数。
一是要看李在明的司法风险能否彻底消除。目前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当选呼声最高,在各类民调中,李在明作为下届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始终遥遥领先,远超其他各党潜在候选人。3月26日,李在明违反公职选举法案二审被判无罪,这为他顺利参加大选扫清了障碍。
但李在明的司法风险依然没有彻底解除,国民力量党为扫除最大障碍,肯定会运用各种手段向最高法院施加压力,争取在大选前进行终审宣判,把李在明拉下马。共同民主党内对李在明的候选人地位也存在不同声音。如何把成功弹劾尹锡悦获得的胜势转化为大选的优势是共同民主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是要看国民力量党能否有效凝聚保守阶层。国民力量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尹锡悦被罢免使该党背负上沉重的政治负担。首先尹锡悦的戒严行动被判违反宪法和法律,国民力量党的形象遭重挫,执政能力受质疑,该党“再造政权”的口号难以赢得支持。
其次,国民力量党内一直存在“亲尹派”与“非尹派”之争,“非尹派”议员的倒戈直接导致尹锡悦弹劾案在国会通过。目前国民力量党内已有多名资深议员表态参加大选,在竞争激烈状况下,不排除部分势力退党另起炉灶的可能。大选前内部分裂的政党难以赢得胜利。
再次,国民力量党重新凝聚保守阶层面临挑战。尹锡悦遭弹劾后刻意塑造悲情形象,聚集起一批狂热支持者。尹锡悦下台后,这股力量能否转化为对国民力量党的支持,国民力量党能否凝聚保守阶层,并扩大对中间阶层的吸引力,都是该党要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
三是看选民的选择是否会发生变化。弹劾案审理过程中,民调中支持弹劾、要求罢免尹锡悦的声音一直占多数,这一背景下民调结果对共同民主党有利。但尹锡悦被罢免后,选民的心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对弹劾尹锡悦的支持能否转化为对共同民主党的选票,还要看共同民主党的表现。
事实上,即使在尹锡悦被弹劾停职后,共同民主党过于“得理不饶人”的强势表现令民众担心,共同民主党动辄挥舞弹劾大棒的做法也引发负面舆论,尹锡悦和国民力量党的支持率曾一度不降反升,给共同民主党敲了警钟。
4月4日,韩国盖洛普公司发表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希望大选中在野党候选人当选、实现“政权交替”的受访者占52%,而希望国民力量党继续执政的只占37%。在政党和候选人支持率方面,共同民主党和李在明也大幅领先,表明多数民众接受国民力量党交出政权的结果。
总统大选即将拉开帷幕,各政党的激烈角逐开始上演。韩国选举文化中素有“抹黑宣传”的传统,各政党、候选人之间为打压对手,相互攻击抹黑、造谣污蔑将大行其道,这也决定了韩国政局动荡不安将继续下去。
本文详细阐述了韩国总统尹锡悦被弹劾事件,包括宣判结果、弹劾案争议点、宪法法院裁决依据等。深入分析了韩国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如总统权力过大、制衡机制失衡等。同时探讨了提前大选各政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指出未来韩国政局仍将动荡不安,政权走向充满变数。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