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松下官宣放弃电视机业务这一热点事件,回顾了松下电视曾经的辉煌,分析其衰落原因,同时着重介绍了中国电视品牌在画质、技术、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以及独特的竞争策略,展现了全球电视产业权力更迭的趋势。
最近,微博热搜上“松下官宣放弃电视机业务”的相关词条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经营改革说明会上,松下控股计划解散旗下家电子公司“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并且将电视机业务列为“问题业务”,正考虑出售或退出。曾经属于松下的辉煌时代,已然缓缓落下帷幕,而这也仿佛揭开了全球电视产业权力更迭的大幕。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品牌又在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呢?
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松下的“画王”系列电视可谓风光无限,它曾是全球众多家庭身份的象征。1985年,松下推出的那台平面直角显像管电视,机身比传统CRT电视薄了30%,凭借这一创新设计,在日本本土短短3个月就卖出了50万台,创造了惊人的销售纪录。
到了2001年,松下的等离子电视即便标价高达5000美元(约合现在3.6万人民币),依旧受到土豪们的追捧。当时,它与索尼特丽珑、夏普液晶组成“日系三幻神”,一度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松下对等离子技术路线的固执坚守,最终成为了其电视业务的致命伤。
当韩国三星在2006年果断押注液晶技术,中国厂商以价格战积极蚕食中低端市场时,松下却仍然坚信“等离子画质不可替代”。直到2013年,松下被迫关闭等离子工厂,此时它已经错过转型的最佳时机。从2000年到2023年,日本电视品牌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40%急剧降至不足5%。如今,松下电视更是连续七年亏损,甚至传出要将电视业务打包出售的消息。虽然不少人都认可松下电视出色的画质,但时代在不断发展,消费者的喜好也在改变,松下的辉煌时代或许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与松下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电视品牌的崛起。在2023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前五名中,海信、TCL、小米占据了三席,合计市占率达到32.7%。但中国品牌的逆袭绝不仅仅是“价格屠夫”式的胜利。
在画质方面,海信激光电视在80英寸以上超大屏市场占有率超过40%,其自主研发的8K叠屏电视,在德国专业评测机构AV – TEST的画质评分中超越了索尼同价位产品。TCL的115寸QD – Mini LED电视,凭借20000个控光分区和5000尼特峰值亮度,将家庭影院的视觉标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技术话语权争夺上,中国品牌也毫不逊色。华为鸿鹄818芯片搭载的AI画质引擎,让千元机也能实现动态色彩补偿。TCL华星光电的HVA技术专利,使屏幕对比度提升5倍,直接对三星、LG形成了技术压制。英国某杂志的消费者调研显示,在2000英镑以上高端市场,海信ULED电视满意度达89%,比夏普同价位产品高出12个百分点。
如果说画质是电视的“基本功”,那么智能化则彻底改写了行业的游戏规则。在2017 – 2020年间,中国电视智能化渗透率从17.4%迅速跃升至67.5%。
当年轻人喊出“电视可以菜,但不能卡”的口号时,厂商们迅速开启了“地狱级内卷”。在北京小米之家现场,00后用户可以用手势切剧,还调侃“开机广告?不存在的!这玩意儿还能当全屋智能中控,属实拿捏了”。而这背后是各大厂商激烈的军备竞赛。三星为了守住19.8%的全球份额,在2023年投入50亿美元研发Micro LED和量子点技术。TCL将印刷OLED量产成本降低了40%,让曾经价格高昂的柔性屏进入万元消费区间。海信则凭借社交电视突出重围,搭载升降摄像头的产品,在宅家经济期间销量暴涨300%。
就连开机广告也成为了竞争的焦点。创维把20秒广告压缩成5秒“闪现”,华为智慧屏直接取消开机广告,这逼得传统品牌不得不连夜修改方案。国产电视在开机速度上比日系快出“一个红绿灯”,语音识别准确率也高15%。在价格战方面,也有了新的打法。小米将98寸巨幕电视价格压到19999元,比索尼同尺寸产品便宜60%,但通过预装会员服务和广告分成赚回了利润。这种“硬件贴地、软件赚钱”的模式,让中国品牌首次在75寸以上市场中击败韩国对手。
站在当下的十字路口,电视产业的竞争硝烟已经蔓延到了新的维度。艾媒咨询调研显示,42%的95后选购电视时最看重智能交互,而画质和品牌忠诚度的关注度分别降至35%和23%。这意味着,在这场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电视产业战争中,胜负的关键不再仅仅取决于屏幕尺寸或价格标签,而是谁能在客厅经济生态中,率先找到打开万物互联时代的钥匙。某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8K电视渗透率将达10%,而中国品牌在相关专利储备上已经超越了日韩。曾经辉煌的日本品牌已经逐渐落寞,而中国厂商正在凭借“科技与狠活”改写电视产业的游戏规则。
本文以松下官宣放弃电视机业务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松下电视从辉煌走向衰落的过程,同时全面展示了中国电视品牌在画质、技术、智能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成果和独特竞争策略。揭示了全球电视产业权力正从日本品牌向中国品牌转移的趋势,强调了在万物互联时代,中国品牌凭借创新和技术优势,有望在电视产业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