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深入剖析其对东南亚体育用品代工产业及相关企业的冲击,同时探讨了体育用品公司面临的复杂局面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两项所谓“对等关税”行政令,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可能让无数东南亚代工工人面临失业的风险。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美国宣布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针对不同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欧盟关税为20%,英国10%,瑞士31%,印度26%,韩国25%,日本24%,泰国36%,越南46%,柬埔寨49%。
行政令一经发布,亚太股市迅速做出反应。4月3日,越南胡志明指数大幅下跌6.68%,最终以1229.84点收盘。日经225、韩国KOSPI、泰国SET等指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柬埔寨和越南在此次特朗普政府的行政令中受到极大冲击。这两个东南亚国家是体育用品公司代工的主要阵地,尤其是越南。由于越南人力成本较低,鞋服代工服务成熟,耐克、阿迪达斯、lululemon等品牌超35%的产能都聚集在此。4月3日收盘时,耐克股价跌至每股55.580美元,跌幅达14.44%;lululemon收盘价为每股255.650美元,下跌了9.58%。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越南国家纺织服装集团(Vinatex)此前预计2024年越南服装和纺织行业出口额将达到440亿美元,而美国是其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如今面对如此高额的关税,众多体育用品公司不得不思考:继续将越南作为主要发货地是否还划算?是选择将产能转移,还是继续留在越南?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体育企业就曾面临过类似的选择。2022年前后,受疫情影响,整个运动鞋服行业遭遇运力不足的难题,市场占比最大的两大巨头阿迪达斯和耐克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阿迪达斯2022年利润大幅下跌66%,耐克2023财年的净利润也下滑了16%。2023年,在库存压力下,多个品牌纷纷减产,耐克和阿迪达斯减产幅度达三到四成。
以全球最大的运动鞋代工企业宝成集团为例,该公司为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Reebok(锐步)、New Balance、Asics(亚瑟士)等5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提供设计制造及生产服务。其旗下代工厂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产量超3亿双。越南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劳动局2023年的一份公开文件显示,宝成集团在越南开设的宝元鞋厂计划裁员6000名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二季度,宝成集团很快宣布计划投资230.2亿卢比(约合19.32亿元人民币)在印度当地建设工厂,试图将东南亚代工厂的一部分产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同样低廉的印度市场。宝成方面表示,除了在印度境内新设工厂,公司还会对生产线进行扩建,以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宝成集团2024年全年营收下滑8%。
然而,现在代工商们若考虑产能转移,印度可能并非理想的目的地。因为在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名单中,印度赫然在列,美国对印度的关税为26%,虽然低于对越南的关税率,但也不容小觑。
长期从事纺织品行业的资深经销商李循(化名)向媒体表示,东南亚纺织代工厂如今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4年工厂的订单好不容易随着库存消化有所回暖,但此次的关税政策又打乱了节奏。一些正在洽谈的订单被搁置,有同行已经下调了下一周的开工率。关税直接增加了成本,而能够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的成本却很少,企业利润被大幅摊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
李循还谈到,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会传导至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若提高价格,薄利多销的模式将难以维持;削减成本也不现实,因为原本的利润空间就十分有限。很多企业可能难以支撑,最终走向关闭。这还会引发连锁反应,供应链无法及时跟进,代工厂、品牌方以及产业链前后端都会受到影响。
可以说,体育用品公司此次面临的局面比三年前的供应链危机更为复杂。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今年三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超八成的体育企业高管对地缘政治环境对业务的影响感到担忧,今年可能增加的关税会在定价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对体育用品行业产生影响。
消费品领域分析师水一涵表示,此前的供应链问题主要是由疫情导致的工厂停工、港口拥堵、运输瘫痪等物理性障碍引发,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库存、多元化采购、增加应急储备等相对标准化的手段来应对。但关税政策调整的不可预测性强,企业只能被动应对成本上升,被迫调整地缘布局。而且政策随时反转的风险也会使决策成本大幅增加。
水一涵还指出,作为加征关税的一方,美国消费市场也会受到影响。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FDRA)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鞋类销售额同比骤降26.2%,消费者对通胀的担忧已直接抑制了非必需品支出。根据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3月底的数据,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9,已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其中,反映短期收入前景、商业和就业市场环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降至65.2,为12年来最低水平。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体育用品公司受到冲击已成为必然结果,但耐克、阿迪等品牌并非毫无准备。体育用品产业链全球化发展多年,很多品牌都基于规模较大的在地市场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长三角地区就聚集了一大批海外体育公司的物流中心或供应链中心。
2022年8月,位于江苏太仓的斯凯奇中国物流中心一期项目投入使用。2023年3月,耐克中国零碳智慧物流园在江苏太仓落成。紧接着在2023年9月,阿迪达斯苏州自动化配送中心X正式启用。据阿迪达斯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该德国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有约7500家门店,中国制造的产品已超八成。
这样的做法或许能为其他纺织品企业提供借鉴。李循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供应链本地化、在地化生产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高性能运动鞋的生产依赖高度专业化的生产线,而且新迁移地产业链配套不足会增加迁移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短期内从越南转移大部分产能几乎不可能。但从现在开始针对在地市场进行布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此外,与三年前相比,如今AI的发展更为成熟。投建智能工厂、通过自动化降低对人工的依赖也是企业的一条“逃生通道”。水一涵表示,从长期来看,这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倒逼东南亚工厂进行产业链升级,让工人提高技能,从事更有技术含量的行业,而不只是依赖产业转移的红利。当然,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企业首先要熬过眼前的阵痛。
本文围绕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展开,详细阐述了其对东南亚体育用品代工产业的冲击,包括股市反应、企业经营困境等。同时分析了体育用品公司面临的复杂局面,指出当前情况比三年前的供应链危机更棘手。最后探讨了企业可能的应对策略,如供应链本地化、投建智能工厂等,强调企业需积极应对以度过难关。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