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山东省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展开,介绍了科技厅、金融、教育、人社、工信等多部门在企业创新、人才集聚、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举措及未来规划,还提及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
在4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聚焦于该省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的相关情况。
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在会上表示,山东省高度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积极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目前,企业牵头实施省重大科技项目比例、依托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比例均保持在80%以上。对于那些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高于5%的企业,鼓励各市在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保障上给予重点支持,以此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山东省实施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工程。计划在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打造30个特色化示范场景,推动200个新技术新产品实现首试首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为了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山东省围绕科技创新政务、人才、产业、企业、金融等8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此外,还将出台文化与科技融合、脑机接口、量子科技3个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4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崔晗 摄
在人才集聚方面,孙海生厅长指出,山东将实施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集聚三大行动,加速集聚急需紧缺人才。尤其是针对青年人才,山东展现出了十足的诚意。为来鲁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 – 15天免费住宿,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人才支持比例保持在60%以上,为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提供稳定的支持。同时,该省持续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简化科研项目申请、评审、立项、验收流程,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为青年人才和中小微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山东省委金融工委副书记姜宁表示,全省金融系统将服务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不断优化科技创新金融生态。以科技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活水”更多更快流向科技领域。下一步,该省将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用好上市融资“绿色通道”,精准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推动科技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挂牌融资,持续丰富区块链建设创新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等,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浩介绍,山东将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建强国家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成立联合研究生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校企联合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在产业一线培养历练高素质劳动者、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同时,山东将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适配不同领域创新需求。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潘文勇介绍,近三年来,山东年均集聚青年人才超80万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突破2万人,创新型青年人才集聚态势持续提升。2025年,山东将高水平推动济青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山东 – 名校人才直通车”“海洽会”“海聚山东”引才活动品牌效应,丰富面向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优秀青年人才的来鲁渠道。发挥特岗特聘政策效能,为急需紧缺青年人才来鲁提供便捷通道。此外,鼓励校企联合引才用才,为青年人才在高校院所、企业间流动提供政策服务。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表示,2025年,该省将重点聚焦技术攻关,深化教育、科技、工信产学研协作机制,年内“揭榜挂帅”发布研发需求200项以上,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以上。此外,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播种”和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力争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家、瞪羚独角兽30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300家。
据悉,到2030年,山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提升至3.2%,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2万家。
本文全面介绍了山东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一系列举措和规划。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到实施人才集聚行动、提供金融支持、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发力,展现了山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布局。到2030年的目标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望推动山东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