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当下IPO上市情况,详细阐述了自去年三季度末以来IPO上市节奏明显加快的现象,对比了北交所、主板、创业板的上市用时差异,并介绍了各板块部分上市企业的特点及行业集中情况。
近期,国内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IPO上市节奏明显加快。自去年三季度末起,企业在注册、获取批文以及正式上市等一系列IPO进程上的速度大幅提升。
以胜业电气为例,其在去年10月25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仅仅在7天后的11月1日,便顺利拿到了证监会的审核批文。紧接着,在11月29日,胜业电气成功在主板上市。从提交注册到最终上市,整个过程仅仅用时35天,如此高效的上市速度令人瞩目。
业内专业人士分析指出,上市节奏的加快对于资本市场有着诸多积极意义。一方面,能够让优质企业及时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显著增强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这完全符合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各板块中,北交所上市用时最短。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共有26家企业提交注册并完成上市,这些企业平均使用天数为80天,平均批文间隔天数为16天。
数据来源iFinD
其中,胜业电气、科隆新材、林泰新材、方正阀门、星图测控这几家企业上市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分别为35天、37天、40天、41天、41天,并且它们均选择在北交所上市。
数据来源iFinD
从数据层面分析,相较于主板与创业板,北交所上市用时最短。这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排队企业数量,北交所排队企业相对较少,使得上市进程更为顺畅;二是交易所及证监会审核政策,北交所的审核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核效率;三是IPO企业本身的规范程度,选择北交所上市的企业通常自身规范程度较高,减少了审核过程中的阻碍。
进一步观察这5家北交所上市企业,它们都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盈利增长态势。以林泰新材为例,自相关数据可查以来,其净利润年年递增,在2022年更是开启了大增模式,到2023年净利润近乎翻倍。方正阀门在2022年至2024上半年期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301万元、6059万元、3690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89.07%、40.88%、43.39%。
此外,在当前资本市场大力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宏观背景下,这几家公司都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例如,林泰新材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无锡市专精特新企业,在汽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星图测控则是中国航天测控与仿真领域的领先企业,掌握高精度卫星轨道预测算法等核心技术,并积极融合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
再看主板市场,根据同花顺数据,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在主板提交注册到完成上市的企业共有6家,平均上市使用天数为96天。
数据来源iFinD
其中,富岭股份用时最短,仅为80天。富岭股份是一家专注于塑料餐饮具及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该公司招股意向书中披露的募集资金需求为6.61亿元,而本次发行价5.30元/股对应融资规模达到了7.81亿元,高于前述募集资金需求金额。
据了解,在2025年,IPO超募的上市公司还有久日新材。
国货航与新亚电缆上市用时均为81天。国货航本次IPO发行价格为2.3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5.56倍;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公司募集资金总额约为30.39亿元;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公司募集资金总额约为34.95亿元,是今年募资规模最大的IPO项目。新亚电缆的主要产品为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及架空导线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建筑工程、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等众多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的统计数据当中,主板上市用时还是最少的,其次才是北交所。
在创业板方面,根据同花顺数据,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在创业板提交注册到完成上市的企业共11家,平均上市使用天数为91天。
数据来源iFinD
用时最短的是黄山谷捷,仅用时67天,它也是深交所2025年上市第一股;用时最久的是毓恬冠佳,成为上海市青浦区第37家上市企业。
在完成上市的23家企业当中,汽车、电子、电力设备这3个行业相对集中,并且有64%的企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这些企业包括钧崴电子、黄山谷捷、毓恬冠佳、汉朔科技、弘景光电、常友科技、浙江华远、矽电股份、首航新能等。
数据来源iFinD
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去年三季度末以来IPO上市节奏加快的现象,对比了北交所、主板、创业板的上市用时,分析了北交所上市用时短的原因,并介绍了各板块部分上市企业的盈利、业务特点以及行业集中情况。反映出当前资本市场的活跃态势和不同板块的特色,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112.html